广西恭城的魅力乡村
——晚秋桂北行与思(之二)
赵伟(浙江大学)
2.1 恭城最值得一看的三个乡村
从桂林去恭城的陆上行大可称为“实景桂林山水游”,沿途景色美不胜收。先是从桂林而阳朔的高速公路,本身就穿行在连绵不断的卡斯特“驼峰”形奇岩与秀川之间,两边景色和坐船游漓江看到的美景不相上下,在飞驰的汽车上,感觉与丽江乘船大为不同。更为惬意的是,去恭城的必经之路,便是阳朔最著名的几处景点,包括了“月亮山”、“蝴蝶泉”和竹筏飘荡的“遇龙河”,还掠过张艺谋《印象刘三姐》演出实景湖山。而过了阳朔,一路山形水色之美,一点也不比阳朔逊色,所不同的是车少人稀,清静无比!
恭城的美在山村,“恭城乡下比城里美,乡村生活比城市惬意”,这是罗知颂教授的归纳!据说那里有20多个“示范乡村”,我因来去匆匆,只在乡下住了一晚,看了三个美村,分别是红岩村、黄岭村和山下村。三个村子的景色一个比一个美。但在我看来,三个村子发展路径则不尽相同。给人的感觉,大可分称之为“魅力之村”、“生态之村”和“感人之村”。
2.2 魅力红岩村
红岩村的美景是由一望无际的柿树林展现开来的。去红岩村的路上,首先看到的是连绵不断的果园,是黄橙或火红的果实与绿叶交错形成的植物“海洋”,在远处一抹秀山奇峰和近处红土地的衬托下,其景色之美可以想象!深秋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在村口看到一个“生态化”的停车场上,停着一排大吨位的卡车。一看便知,这些卡车是等着拉柿子的。
小小的柿子能带来多大的财富?这是我一路都在疑惑的。罗知颂教授如数家珍地道来:柿子经济价值比之一般水果可能还大些,连柿子树叶也是一宝!柿子可作为鲜果销售自不待说,还可制成柿饼,远销外地甚至出口。据说这里的柿饼在韩国、日本销路很好。更重要的是,柿子还有工业上的用途,加工为“柿子粉”,可作为核电站处理废料的添加剂。近年还有研究发现,柿子树叶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可从中提取药物原料。由于用途如此之多,价格自然不错,且似有看涨的势头。据说每斤可卖2元钱左右。
穿过柿树林时,我们粗粗算了一下,一棵树挂果大约200只,约80斤;一亩地按照50棵树算,少说也有4千斤。而田头一块牌子上介绍说,“示范田”亩产可达2500公斤以上。这就是说,单是鲜果价值就高达8千元到1万元。而红岩村周边有连片的柿子树林,该村加上临近几个村所连片的柿子树林,多达上万墓,据说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人工柿树林。单是鲜果产值就在亿元左右。若加工一番,产值还要高,如若加上柿树叶子的开发利用,其经济收益当更高!
红岩村的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布局颇有几分瑞士山村风貌。但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房子建筑风格更具中国民族特色,而山形地貌则独具桂林卡斯特山水特点,因而感觉又与瑞士山村不同。进得红岩村,首先引人注目的是路旁一处半地下箱式金属装置,看了旁边的牌子才知,这是村子里的污水处理系统,全村生活污水全部进行无公害处理!无怪乎流经红岩村的小河,清澈诱人,不时看到鱼儿跃起!村道两旁看不到垃圾。这一点尤其令人感叹。而在我较熟悉的江浙一带乡村,虽然人们很富裕,但往往污水横流,河流几成臭水沟,垃圾塞道屡见不鲜。新华社两年前一篇报导的标题便是:“江浙一些村子给垃圾包围了!”
红岩村村民的住宅,全部为两三、层小楼,但小楼样式不尽相同,依山形而变,与周围环境大体协调。这一点既不同于江浙一带有些富裕村千篇一律的“兵营式别墅区”,也不同于从杭州萧山机场到杭州市沿途看到的那种杂乱无章的民居群。
优美的乡村,奇山绿水,外加诱人的柿子林,显然成了红岩村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增长点”。村民几乎家家办起了家庭旅馆,旅游业已经在给村民带来丰厚的回报。去了几家家庭旅馆,主人多言种地已成家庭副业。旅游已成主业!村子不远处的柿树林里,平地搭起一座观景平台,登上高台望去,柿树林与远处“驼峰山”及近处山脚下的村子,构成一幅完美的“桂林山水”画景。这的确是难得的旅游资源!
然而在我看来,红岩村真正的魅力,是村民的质朴与大气。无论进入万亩柿子树林,还是进入“美乡村”,道路全是敞开的,看不到有人“把守”!秋收季节,游人随意在柿树林穿行,寻找早熟的柿子吃。穿行在柿树林的游客,差不多每个手里都攥着一只黄橙橙的软柿子,看不到有村民干涉或趁机叫卖的。而在江浙一些官方推荐的“样板”富裕村早已顺理成章的“买门票”的事儿,在那里的村民听来则近乎奇闻!
我相信单是这一点,就足以勾起许多人对往昔中国乡村农民质朴好客的记忆。童年时常听曾祖母唠叨说,“旧社会”他们年轻的时候,瓜果成熟的季节出行,可随意去路边瓜田果园向农民讨吃瓜果,那时是无需付钱的!
(未完待续)
【文章受版权法保护,可以转载,但须注明作者及来源,不标出处的拷贝行为等同偷窃!】
恭城红岩村柿子树林 |
恭城红岩村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