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没有写汽车市场分析了,不是因为忙,而是因为汽车市场影响因素太多。大有不断升级之势,需要更多的了解情况,调查情况,但近期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汽车市场的重大状况,已经对汽车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参考!
一、关于国内成品油再次涨价问题
10月26日国内油价再次上涨了!社会各界议论强烈,涨多跌少是肯定的,但有几个问题总是弄不明白,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也不明白,国内成品油价格共有12次调整,每一次都未直接与国际油价接轨,而是逐步提高!何日才能接轨到位?为什么不能到位?其次,与哪一家国际接轨?有证可查美国耗油最大!其与日本成品油价折合升油价均低于国内油价,难道他们还不算国际?再有目前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明显,从汇率角度无法理解在此状态下,国内油价为何还要上涨呢?还有,自6月以来国际油价一直波动降低!油价机制一是4%,二是22天,如此长时间内为何没有一次下降?只能说机制是样子!借口!只涨不跌才是实!同时发改委人士表示:“对应原油价格仍低于国际市场!”为不久再次上涨做好了舆论!实在高明!广大消费者只能任其一言堂听之任之!这样的改革机制不要也罢!反倒坦率!更有甚者某位高层人士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认为此次石油涨价,既考虑了石油行业成本问题,汇率问题,改革机制问题,定价问题,对CPI影响问题,可谓此次调价是十分完美的!同时对百姓生活影响很小,这样的话也说得出来!稍有点常识都明白,成品油一涨价不仅涉及到汽车消费,而且也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成本增加,难道成本增加价格就不上涨了吗?可能不影响官员和大款的生活,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一定会受到影响。
二、关于调整上涨车船使用税问题
备受关注的车船税调整问题,已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审议,之前已经向汽车行业和部分车企征求意见,这份草案打破以往大车、小车征税一刀切的做法。拟按排量分7 个梯度,排量越大税额增加越多,总体体现出鼓励节能减排导向。目前税务部门尚未就此事进行官方表态,车船税到底该怎么征却实是关系到千万有车家庭的大问题。需要在民主科学的氛围中充分吸纳民意,而并非不考虑时机、条件、方式,而一味强调征收的必要性!车船税最近的一次改革是2007年,对税目分类、税额标准方面进行了适当调整,并随交强险征缴。此次车船税选择以排量为切口,进行征收金额划分,本身就不是很科学,目前涡轮增压等技术已经在汽车发动机上广泛应用,也就是说汽车的节能减排与排量之间的关联性大大降低。其次,国家正在实施对1.6及以下汽车减征购置税政策,以及汽车消费税也对小排量汽车给予优惠的政策,均表明国家对小排量汽车消费给予鼓励和支持的大政方针。而此次车船税征收办法并未真正体现国家鼓励和支持小排量汽车消费的大政方针,征收本身与国家政策不符。
目前汽车销售消费市场,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销售消费增长均出现快速增长,以至形成部分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对汽车销售快速增长和生产过剩产生了担忧,已经引起行业内外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汽车销售消费市场对国家经济影响重大,而目前股市已经在2500点-3000点徘徊,影响重大。住房消费在国家在政策的调控下消费降温,内需增速有下降趋势。消费增长“明稳实落”。在此种情况下,在此种敏感状态下,作为唯一市场比较稳定的汽车市场,本应重点考虑如何巩固原有的刺激政策,考虑如何出台新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来进一步推动汽车销售消费市场!非但如此,而恰恰在此时却要出台车船税增长调整政策,多么的不合时宜!多么的令人不可理解!先不用考虑此次车船税调整的科学与否?科学与否目前并不重要,即便是再科学,此时此地推出完全没有必要,也更不符合当前的形势!此次车船税调整,最明显的特征即变相涨钱增税!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虽然此次调整冠以体现鼓励节能减排导向,与购车费用相比车船税每年几百元的差价很难发挥什么大的作用,即使4.0以上的汽车征收1万元的车船税,对扬小抑大的方针都产生不了大的作用,更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与其他各种影响汽车消费的舆论在近期同时出现一样,其对市场发出的错误信息将进一步打击汽车销售汽车消费。其影响之大,难以估量!其思路完全不符合现实的汽车市场。对汽车市场来说,是一种社会成本高昂的笨办法。实在谈不上是政府部门的明智之举!
在2010年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甚多,而且不十分明朗的大形势下,此类税收调整特别是上涨性的调整,建议以暂缓实施为好。
三、关于汽车市场恐怖性的舆论问题
1、产能过剩风险
中国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产能过剩风险、交通拥堵压力、环保与能源难题等将随之而来,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中国经济将面临一场大考。
据中国证券报9月9日报道,某部委高层人士日前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两亿辆的汽车保有量,意味着中国将真正步入汽车之国行列,由此中国汽车产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中国社会都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
一方面,年均将净增汽车2,000万辆,看似可观,但按现有产能规划推算,2015年全国汽车产能将超过3,400万辆,产能过剩风险仍将困扰中国汽车产业。
另一方面,交通拥堵、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京、沪、杭等城市早晚上下班高峰已是拥堵不堪,机动车排放更是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汽车保有量增长两倍达到2亿辆后,交通压力可想而知,而环保和能源问题如何破解更是重中之重。
对于产能过剩的担忧,首先来自中国发改委。在刚结束的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该部委高层人士指出,汽车企业的发展目前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车企的快速扩张式发展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
今年进行的第五次汽车产能调查情况显示,主要30家汽车企业(集团)2009年年底形成整车产能1359万辆,而今年公认产销目标即将达到1700万辆,2015年年底规划产能3124万辆。如果将其他小车企产能也计算在内,2015年全国汽车产能将超过3400万辆。即使按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亿辆的目标去规划,恐怕也难以避免产能过剩。
2、中国直面两亿汽车保有量大考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市场在经历8月的短暂回调后,9月的销量再次出现大幅反弹,产销双双超过150万辆,增幅接近40%,显示出“金九银十”的巨大威力。其中,上海通用的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我国第一个月销超过10万辆的车企。上海大众的单月销量为93648辆,丰田在华单月销量也达7.8万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继2009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市场后,今年中国汽车销售将达1700万辆。这意味着我国新车销量将达到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这样的数据似乎还不能够让人足够兴奋,在不久前举办的全球汽车论坛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联储经济学家爱德华?波利斯哥特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将超过 4000万辆,到2030年将达7500万辆。
上帝欲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不知是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和商机让人疯狂,还是经济学家只会在理论情况下演算数字,丝毫没有考虑到社会、环境和能源等现实情况。现在,多数购车者,还没有体会到汽车带来的舒适和便捷,就被堵车的痛苦深深困扰着。“北京交通,迟早要崩溃!”很多人在堵车时,都会恶狠狠说上这么一句话。
任何的经济发展包括汽车市场的发展,都不会是直线上升的,必然要受到宏观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国际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一定会是波浪形式的发展,这样的恐怖性的预测仅仅是预测而不等于是现实。汽车还有报废减量问题,还有停车位制约影响问题,还有环保影响问题,以及公交高速发展市场分流问题,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一定会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而非直线上升!
3、五年后京机动车达700万汽车时速将低于15公里
随着机动车的加速增长,到2015年北京的机动车将达到700万辆左右。昨日下午,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做出这一预测,该中心邀请了各方面专家,以快速机动化与城市发展为主题,为“十二五”交通规划出谋划策。北京小汽车低于5公里的短途出行占全部出行的40%,是全球最“累”的。
700万辆拥堵将超极限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北京中心城路网实现规划最大规模时可容纳全市机动车保有量670万辆(若不考虑限行,仅能容纳550万),那么700万机动车对北京意味着什么呢?
道路
五环内道路需延长3/4
每增加100万辆小汽车。根据路网容量的计算,新增加的路网相当于整个二环内路网容量,相当于五环内路网容量的30%。记者测算,从目前的450多万辆增加到700万辆,需要将五环内路网长度增加75%。
停车
停车面积需增30平方公里
每增加100万辆小汽车,需要增加停车面积30平方公里,相当于二环内面积的一半。记者测算,从目前的450多万辆车增加到700万辆,需要增加一个中心城区多的面积用于停车。
拥堵
早晚高峰时速低于15公里
汽车数量达到600万辆,如果没有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拥堵指数达到9.5以上,早晚高峰的路网速度将低于15公里,低于人们可以承受的极限。超过2009年7月13日北京暴雨时全市爆堵时的路况。
这样的预测也属于恐怖性的,也不符合实际,也并非客观,北京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920万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450万辆,千人保有量250辆,虽然不必要达到欧美等国家千人保有量800辆水平,问题是那些城市并未出现交通瘫痪的状况。上海限牌已达10余年之久,交通仍然拥堵为什么?可见并非汽车保有量之影响!值得研究。北京尽管保有量官方公布为450万辆,如果从京城的社会地位考虑,全国进京的车辆远不止100万辆,可见京城实际保有量已经达到600万辆了,一年365天仅有几次达到较大拥堵,而并非天天拥堵,即使全国关注的917、918京城大拥堵,并非保有量大拥堵,而实为中秋国庆两节太近,国内特有的公关和月饼大旅行造成的,有据可查。
4、征收城市交通拥堵费舆论日益突出
关于收取拥堵费问题,前不久国家住建部某位领导在为京城解决交通拥堵社会问题时,竟然出招希望京城出台收缴交通拥堵费来代替限行措施,此言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其直接效果是公车不会受任何影响,因为费用由国家掏。有钱人这点交通拥堵费也不会影响其出行和进城,恰恰是刚刚拥有了汽车的普通消费者大受其影响,不仅增加了消费支出,而且大大增加了心里的不平衡。更会对持币观望的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影响,活跃汽车销售消费市场再次经受巨大的考验。同时,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像伦敦、巴黎、纽约、确实在收取城市交通拥堵费。他们的国情和我们的国情有着很大的不同,我想这是基本常识,他们可以,我们不可以或者说难以实行。
四、汽车销售市场需要政策支持交通拥堵需要综合解决
在当前股市和房市疲软的形势下,只有车市平稳发展,城市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必须从各方面加以适应和调整,既要发展汽车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要和谐的城市发展,和谐的交通发展,逐步解决不相适应的矛盾,需要用新的思路,创新的观念逐步解决问题。
(一)、城市的发展正带来新的购车、用车观念
2010年媒体和汽车行业人士对京城汽车使用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其中关于出行观念已经有了明显的调整和改善。
1、关于限行问题已经深入人心,形成广大市民自觉地行动和行为。
2、调查发现在京城一些大型的和重点的住宅小区,周一至周五停车反而较满,周六、周日停车位较空,说明了广大市民在工作日之内,主动采取乘公交、轻轨、地铁上下班的出行方式。周六、周日自驾车出行。
3、由于购车和用车成本和费用不断加大,广大市民已经主动采取组合出行的方式,经济的出行方式,绿色的出行方式,加以调整,过多的自驾车出行。
4、市政府号召实施的错时错峰上下班规定,已经有了明显的效果,如果加以总结,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广先进经验,形成正常化、社会化、规范化,必将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
5、建议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积极为缓解京城交通拥堵献计献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新思路,新方案,为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实际问题。
(二)、慎言慎行避免汽车市场大起大落
政府部门在提出和发出有关汽车消费和汽车相关的政策规定之前,建议要慎言慎行,或慢言慢行,即考虑再三,经论证确实成熟了再公布于世。如广州、成都两大著名的汽车销售市场,前不久广泛征求市民意见,限量限行,其结果是从全局考虑无法实施,但是在征求意见的同时,特别是最终结论之前,形成了市民恐慌性的购车,结论一出,车市立刻趋冷,形成了一定的大起大落,反而进一步增加了交通拥堵。前不久主流银行纷纷将汽车信贷利率上涨到30%-40%,而成都市受前面因素的影响,厂商联手以零利率为汽车信贷消费提供服务,形成激烈而竞争形势下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促销方式,据了解确实大大促进了汽车销售,此方面的教训值得借鉴。
综合分析:总之,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使得中国汽车行业成为世界新车产销第一大国,今年全行业公认将达到产销1700万辆的目标,仅仅才两年的时间,汽车行业保持这样的水平,实属不易,两年的时间无论如何太短,如近期出现的各种影响舆论,将对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应该科学、客观的对待汽车行业的发展。千万不能出现一哄二起三下来四重来的局面。用智慧和时间来使汽车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