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一新华社记者和时任武警水电部队政委的刘源等五人赴藏。在蜿蜒的雅鲁藏布江边,记者对他说:您的父亲刘少奇是属于这个国家和党的财产,人们耳熟能详,但你的母亲家族却鲜为人知,让人扼腕生叹,应该写出来才好。刘源笑着说:我哪有空闲啊,你是记者不正可以写吗?
出身名门贵族
在王光美家的家谱上,这样记载着她的父亲:王治昌,号槐青,早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专修法律,毕业后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改学商科。回国后在清末科举应试中,考取商科举人。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时,任农商部参事,后升至工商司司长、代理农商部长……王治昌是当时管理中国经济的重要人物之一,深受北洋政府器重,曾被授予“特命全权公使”头衔,参加了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在英国伦敦出版的《中国名人录》中,他被冠称当时中国政府内的“革新派”人士。
1925年8月20日,他的留日同学兼拜把兄弟、国民党著名左派领袖廖仲恺在广州遇刺身亡后,被誉为“绝无党派门户之见”的王治昌,愤而退出北京政坛,闲居北京西单旧刑部街,和妻子儿女们过起了平民隐居生活。解放后,年逾古稀的王治昌由周总理任命,担任了中央文史馆馆员。1956年在京病故。
王光美母亲董洁如出身天津富商世家,毕业于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院,是中国第一批女大学生。她贤惠豁达,教子有方,曾冒险掩护和营救过多名中共地下工作者。解放后,她曾当选为北京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第四届政协委员。董洁如的叔叔是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烈士。
董洁如先后生下8个孩子,加上以前遗留的3个男孩,全家共11 个子女。她对不是自己所生的孩子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前夫人的 3 个孩子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许多认识董洁如的人,都敬佩她为人的风格。人们没见她着过急生过气,没听过她高声讲过话,显得慈祥恬静,自尊不争。她对所有孩子视同己出,对家庭精心呵护,王光美耳濡目染,也影响了她以后的家庭生活和人生理念。在“文化大革命”中,老人惨遭迫害,被关入监狱达四年之久,1972年7月病逝于北京秦城监狱中。
王光美的兄妹们
王光美排行第七,上有六个兄长,下有四个妹妹。王光美的十多个兄弟姐妹中,最早参加革命的是四哥王光杰。后来改名为王士光,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的原型之一。20世纪30年代,王光杰先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读书,后转到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无线电专业。后来担任党内重要职务的姚依林、郑天翔等当时都是他清华大学的同学。
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一二九运动,王光杰投身其中,不久加入了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来,中共北方局需要在天津建立秘密电台,化名姚克广的姚依林找到王光杰,让他想办法组装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并筹建秘密电台。四哥要王光美和他一起去根据地搞电台。王光美想了想说现在不行了,我可能要结婚了,并把和刘少奇的来往告诉了他。王光杰听了表情很严肃,说你别胡思乱想,刘少奇是我们党的领导!
新中国成立后,王光杰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在电子行业德高望重。“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诬为“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加上和王光美的关系,在秦城监狱被关了 8 年。在狱中他无事可做,就索性写起书来。在监狱里的小纸片上,他写满了密密麻麻的70万小字,足足钉了39本。出狱后,他一口气出版了 12 本无线电和雷达方面的专业书。
200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 0周年大会上,几位抗战老战士和胡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坐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其中一位面容清癯、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空军英雄,曾打落八架半敌机的王光复。此次中国政府邀请旅居海外的89岁的五哥王光复和夫人来华参加纪念活动。胡主席给他们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五哥王光复,抗日战争中,他在国民党空军服役,是一位优秀飞行员。在国民党军队里深受重用,曾任空军大学教官、飞行监察室主任、空军总部作战处长等。50年代初,国民党知道了王光复和王光美的兄妹关系,他因此而受到排挤。王光复一气之下,提前退役,携妻子和一儿一女离开台湾赴美国定居。
二哥王光琦,曾为国民党总统李宗仁顾问,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成后回国。李宗仁当选国民党副总统后,聘请王光琦为经济顾问。北平解放前夕,王光琦拒绝离开大陆而留下来。后在对外贸易部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六哥王光英,因出生时父亲正出访伦敦,所以取名“光英”。他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文化大革命”中,王光英由于和王光美的兄妹关系,被捕入狱达 8 年之久。改革开放后,他创办了中国光大(集团)公司,任董事长和总经理,领导光大公司用中外合资方式完成了围海造田等多项重大工程,参股建设了53层的京广大厦等 5 家酒店和大厦,从白手起家到拥有百余家企业,使光大集团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国舅震港
1983年,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与中国最高领袖邓小平会面后,旋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大门口跌了一跤,中英政府有关香港主权回归中国的谈判形势,因此急转直下。中国政府宣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国策,并发挥淋漓尽致的统战策略,保证香港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继续保持香港人「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的生活方式,坚定不移地促进香港繁荣安定。
北京中央政府首先身体力行,委派号称红色民族资本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来港,成立光大实业公司。王光英是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大舅子,曾任天津市副市长。王光英以香港企业家经营方式进行各项投资活动,藉此表明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光大实业公司在中环富丽华酒店举行盛大开幕礼,香港政商精英倾巢而出祝贺。酒店大堂放满北京及香港各界致送的花篮,最引起传媒争先恐后报道的是具名致送的花篮,包括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等党国领导人。王光英因此而先声夺人、气势万千,马上成为香港财经界眼中的一颗闪亮明星。
为了对香港房地产业投下信心的一票,王光英斥巨资购入远东金融中心第三十八层写字楼作为总部。室内设计别具风格,装饰富丽堂皇,完全摆脱国家资本在香港拥有的四大龙头企业中国银行、招商局、华润集团及中国旅行社的传统。光大实业门庭若市,各路英雄好汉云集,极力争取与王光英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
王光英和光大实业的光环在香港更趋火热,很快就建立与超级富豪李嘉诚的合作关系。传媒的狂热追捧,令王光英当时成为香港商界点石成金的魔术师和长胜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