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十
喻建国
道德经的第十章原文如下: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读过多遍以后,渐渐地对这一段话的含义初步有了一点了解 :
神和形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能像婴儿一样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自我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国家,治民事,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打开感官与智慧的大门,接触外界的万千变化,还能善身求进吗?明白并透悟了天机神算,还会无知地莽撞吗?大道生朴,厚德育朴。遵道则生朴,修德以育朴,无德朴不成。“生而不有”,是无私之德;“为而不恃”,是无争之德;“长而不宰”,是无为之德。无私,无争,无为,正是道的本策,合乎道的理念及其行为就是玄德。
个体的精神和其外在形态的合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精神是个体的一种生物场,它内蕴个体的思想、修养、德性、学识和气质,而个体的外在形态,则是个体的行为、动作、举止和修饰的综合展现。个体的外在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个体的精神的直接影响,但是,经常是个体的精神和其外在形态处于一种未必完全一统的情况中。
聚结精气可以看做是一种提高精神素质的运转,以致柔和可以看作是达到平和、趋于和谐的一种状态。婴儿是最纯洁的,无邪、天真、一张白纸。在人们追求个体精神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对纯洁、无邪、和天真的追求也是提高精神素质的一项任务。
在个体的自我透视和内蕴检测中,可以这样说,瑕疵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可能有十全的完人。其实一个人只有感受到自己存在瑕疵,才会不断做出自己的努力,只有不断对自己进行有效的透视和检测,才能为自己提出努力方向。
无为的理解和贯彻是惜民爱民的政治家的本质,如果掌权者能够在自己的从政中认真理解并且贯彻无为,从不折腾,他就是一个真正的为民造福的政治家。反之则一定不可能是一位真正的惜民爱民的政治家。无为的充分展现是不做强权反惜民爱民的政事,绝不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始终自然地平和地渐趋地圆润地为全国全民的绝大多数造福,为世界为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
世界是无穷的,宇宙是无穷的,世界内蕴的规律是无穷的,宇宙内蕴的规律也是无穷的。个体如果能够打开感官,并借助器具不断扩充自己的感官,运用自己的智慧,并在感官的无穷新感受中扩展自己的智慧,个体一定会在不断的变化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个体的每一言行必定不会违反规律而行事。
合乎道的理念及其行为就是玄德,无私、无争、无为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在自我生存得以延续获得保证时,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为人类贡献自己所有的一切;一般情况下,在自我的基本利益得以获有得到保证时,不和他人争多论少,不向集体伸手,不向国家开口;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所有言行遵行自然、平和、渐趋与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