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技术非彼技术


  郑成飞

  "技术的日产,营销的丰田"是业内对两家车企中肯的评价。可是在以前提起汽车技术,不少人会想起德系车,而现在"技术日产"却风头渐盛,令人费解。其实,仔细一想也就了然了,此技术非彼技术。

  笔者在此举个列子,说起古代著名的兵者,有这么几个不同时代的人堪为代表:

  著有《孙子兵法》的孙武,被后世尊为兵圣;赵括,是纸上谈兵者首席代表;王阳明,能够统军征战知行合一的全能大儒。其出招若水之无形,不求与敌硬碰,但求在不伤己且救民于水火的前提下消灭敌人。

  如果把这三个人分别和汽车技术做个简单的对应,就像一道连线题:

  德系车就像孙武,1886年德国诞生了世界第一台汽油机车,此后一直是汽车技术的代表者之一;

  概念车就像赵括,很潮很艳很大胆,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却不一定实用;

  日系车的代表者日产汽车就像王阳明,倡导"君子之学,唯求其是",而东风日产将其做的就更加到位。这与王阳明行军打仗如出一辙,两个词:实用、先进!

  简单来说,东风日产的技术是一种服务于生活的技术,强调"实用的、能感知的,领先半步的技术"。

  这一点,从产品上有明显的体现。比如,市场追捧城市SUV时,东风日产却推出了注重性能的奇骏。所谓城市SUV,要的就是那种感觉而已,外界就觉得东风日产干嘛那么重视性能呢,这不是吃力不讨好嘛!结果因为外形简洁,不够时尚,很长一段时间奇骏的销量没起来。不过后来消费者还是分出了好坏:奇骏是一款注重性能的SUV,超大行李箱、具有肌肉感的外形、良好的通过性以及全景天窗是真正适合需求的产品。

  因为领先了半步所以过了半拍才被接受,在这半拍时间里,消费者感知到:东风日产的产品实用!

  不仅是奇骏,东风日产的很多技术元素和设计理念都有点超越市场。虽然稍微改动后可能会更顺应市场,但东风日产选择引领市场。

  这么一来,东风日产"技术日产人·车·生活"的品牌定位也就为众人所熟知了。

  不要以为品牌定位只是喊个口号,试想如果不能从点点滴滴做起、做好,技术日产的牌子也不会这么响亮了。

  没错,喊个口号是必须的!还拿战争来说,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除了奇袭之外,兵马未动粮草未行之时,双方都会发布檄文,数落敌人的不是,宣扬自己的正义。骆宾王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徐的武功平平,但骆的檄文却令武则天惊出一身冷汗;官渡之战,陈琳执笔为袁绍写讨曹檄文,吓得曹操的头痛顽疾都不疼了;诸葛亮更是在阵前骂死了老王朗……口号的重要性怎可忽视。

  当然,技术日产并非是硬"喊"出来的:已有76年历史的日产汽车是全球汽车业的翘楚,在全球累计生产销售了超过1亿辆汽车。日产素以技术创新而著称,在技术创新方面拥有许多第一次:日本首次装备V6引擎、全球首次在2.0引擎上装备CVT技术、在Sentra CA上应用世界最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对技术创新的矢志追求,成为日产品牌的DNA,也成就了"技术日产"的美誉。

  成立7年来,东风日产完美地传承了"技术日产"的优秀基因,即以技术日产的先进造车技术,不断为消费者创造丰富移动生活。

  车企都知道,在经历价格竞争、车型竞争之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品牌力的竞争是必然的。但东风日产从一开始就立于品牌力竞争的位置去制造产品、制定价格,服务消费者,致力于技术、服务、品质三方面的提升,无疑迎合了更广大的中国消费者的汽车消费心理--车是一个体现个体对生活品质追求的载体。

  除了技术,人性化设计也是东风日产车型的优势之一。比如,东风日产AVM的四周成像技术。通过这项技术,车主能够很顺利地把车停在非常狭窄的空间不会刮蹭。实际上,东风日产将会有很多类似于这样人性化技术的研发计划。

  人有千面,技术亦然。如果把德系车的技术看做是牛肉干,硬而美味,那东风日产的技术就像是牛肉炖土豆,软硬适中且加入了人们喜爱的土豆,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和肠胃。

  没错,此技术非彼技术。(郑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