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投机需求催化虚假繁荣


警惕投机需求催化虚假繁荣

——中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述评

来源:仟讯社专线-国际资本

 

目前尽管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0.6%,但GDP高速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投机性需求”和“虚假繁荣的隐忧”。

从统计数据分析,目前中国无论投资还是消费类项目下都存在巨大的投机性动能。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前三季度,国内金银珠宝的消费,同比增长43.4%;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6.4%;汽车消费同比增长34.9%,房地产和汽车毫无疑问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支柱性产业和最大的拉动力量。但是金银珠宝消费的陡增,非常值得研究。

目前,国内消费类项目下,金银珠宝消费增速最快。我们无法看出是哪部分人在购买金银珠宝,其购买目的是什么。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各国汇率大战的背景下,购买金银珠宝无疑是一种避险性的投资/投机性需求。

此外,在消费类项目下,同比增速在30%左右的项目有家具(同比增长38.4%)、建筑装潢材料(同比增长31.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同比增长28.1%)等。很显然,这些项目下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国内房地产投资直接拉动的。而房地产投资,在中国已经成为泡沫程度较高的投机性交易。所有买卖人都是在价格投机资本的推动下被迫涌入楼市的,哪怕是负债也要及早下手。因为“此时不买房,以后买会更贵,更后悔”的理念已经在中国成为共识。而“对冲负利率的理财观念”更是催促所有资金尽快投资/投机,以牟取保值增值。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投机性需求中国迅速崛起。

投机性需求的蔓延,还在中国种下了另外一个隐忧——“虚假繁荣的隐忧”。从上述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拉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动力中,汽车产业毫无疑问是比较起来最健康、最实际的一个产业,但是就是在这个产业,目前“盈利旁落”和“利润抽离”的隐忧也在逐渐上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206.15万辆,只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30%,剩余将近70%的市场份额被外资品牌所控制。其中,日系车市场份额更高达23.14%

汽车属于消费品,其更新换代的节奏逐年升级。外资在这一消费市场目前已经占据70%的份额,尽管这70%的份额不一定全被外资企业拿走(有些车是合资生产贴牌销售),但是根据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内合资企业的资本结构(绝大多数都是50%内资50%外资的股本结构)来看,外资至少会拿走一半的利润。但是,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数据看,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下,外商企业的投资增速前三季度仅为4.1%

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贡献究竟有多大?外商企业从中国市场赚取的天量利润,究竟投资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