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失败鲜为人知的原因


一提起后来成为短命大顺皇帝的李自成来,人们头脑里就闪现出来的是一个农民英雄形象。其实,在发动起义前,李自成是个下岗驿卒。也就是说,在下岗前,他本是捧“铁饭碗”吃官家饭的“工人”。


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陕西米脂人。童年家贫,曾为地主放过羊,吃尽了生活之苦。明末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21岁的李自成投米脂县银川驿当驿卒。
    

驿卒的任务是传递公文,护送过往官员和重要宾客,运送重要物资。这是一种苦差事,报酬却很低,一天不过工银三分。明代,十里置铺,六十里置驿,但驿站这个公家设施却成为了官员谋利的工具,常常以此损公肥私。驿卒们本来就很低的工资,也常常被贪官们克扣得分文不剩。

 

崇祯三年,朝廷为节省开支整顿驿站,裁撤数万驿卒,一年多共省下68万两左右的白银——事后证明,这区区68万两白银恰恰成为明王朝灭亡的代价——由于裁减驿卒,李自成下岗,愤而参加农民军,“奋臂大呼,九州幅裂”。关于李自成起义的真实缘由,博主刘继兴遍查史籍,发现康熙《米脂县志》明确记载:“明末李自成,银川驿之马夫耳。因裁驿站、饥荒,无所得食,奋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
    
李自成大旗一展,饥民齐集。由于在政府部门做过事,他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其起义队伍十来天内就发展到数千人。不屈不挠、战斗到底是李自成的鲜明个性。在好几次惨烈的战争中,他都几乎是全军覆没,一次只剩下刘宗敏、李过、高一功等18人,又一次只剩下50多人,换作别人早就玩完了。可李自成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竟一次次咸鱼翻身,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最后拥军百万,占领了北京,宣告了大明的灭亡。后世的研究者们尊他为世界500民族英雄之一、世界15位革命崛起者之一……
    
由于没有正确认清形势,没有能很好地巩固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李自成的大顺皇帝昙花一现,功败垂成,以悲剧英雄结束了人生。但他却以其血的教训启迪和教育了后来的执政者和革命者,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工人出身的李自成,始终不忘本色,性格中有艰苦朴素、淡泊财色、宽以待人等许多优点,连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明史》都不得不如此记载他:“不贪财利,不好酒、色,脱粟粗粝,生活简朴,与其下共甘苦。很能礼贤下士,纳人善言。” 
    
李自成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个谜。百余年来,专家们对之的解释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说败于不得人心的,有说败于骄傲自满的,有说败于腐化堕落的,有说败于红颜祸水的,等等,总之都不能令人信服。因为这些答案都不能解释一个问题:占领北京时,李自成的军队浩浩荡荡一百余万,为何进京40天后部队竟然仿佛突然间失去了战斗力――遇清军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而且从此一蹶不振?
    
是这支部队的军纪涣散吗?非也。李自成治军有方,义军的组织性很强。是这支庞大的军队的物质力量跟不上吗,非也。李自成大军在北京通过肃贪追赃搞到了七千万两银子,相当于明朝的十年税收,至少可以在几年里实施“迎闯王不纳粮”而更深得民心,他有足够的财力可支撑他庞大的军队。
    
这就奇怪了,军费奇缺时李自成尚且能屡败屡战组织起百万大军,财大气粗后为何反而失去战斗力?为何撤出北京后再未组织起一次像样的战斗?要知道不屈不挠是李自成的显著特点,在以前的好几次战役中,他都是几乎全军覆没,一次只剩下十八人,一次只剩下50多人,可李自成硬是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竟一次次咸鱼翻身卷土重来,最后拥兵百万打进北京灭了大明。那么,进京后,是什么让李自成的元气丧尽?这个谜底究竟是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撩拨着笔者的心弦。阅过《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集》中曹树基的有关科学论证一文后,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原来李自成并非败于满清,而是败于当时肆虐横行的鼠疫!
    
明朝末年流行鼠疫,李自成进京前后,北京周边地区流行鼠疫,有一些文献对此有记载。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致病源为鼠疫杆菌。主要传播于人――跳蚤――鼠之间。其特征是淋巴结肿大,死者肤色发黑。研究表明,鼠疫每次传到一个新地区时,由于当地人和鼠以及跳蚤都没有抵抗力,其死亡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于50%。有文献说,7世纪欧洲首次鼠疫流行死亡率超过70%。可见,鼠疫是一种极易流行的、死亡率很高的且很难控制的可怕疾病。
    
李自成军于农历3月进抵北京(公历为四月五月),有关文献记载崇祯16年秋鼠疫已出现在北京一带,只因冬天气温低,鼠疫传播变缓,3月春暖花开,桃红杏白,跳蚤、老鼠开始趋向活跃,大规模的鼠疫自然爆发。由于鼠疫的传染死亡率很高,崇祯的御林军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毫不奇怪。李自成因此未遇大战就占领了北京。李自成大军进京后感染了鼠疫,自然战斗力也大减,当然打不过清兵--尽管其数量远低于自己。并且败兵因此成了鼠疫传染源―― 文献记载“贼过处皆大疫”。因此李自成虽然此时财雄天下,可以大规模招兵买马,但新兵入伍即染鼠疫失去战斗力,兵力再多也没用,始终无法抵挡满清的虎狼之师。鼠疫蔓延军营,且长时间无法摆脱,李自成的精神遭受毁灭性打击,因此痛失江山并一蹶不振,“无可奈何花落去”。
    
由于军人是集体生活,所以鼠疫流行对古代军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欧洲14世纪爆发鼠疫,死亡2500万人,其中有许多是军人。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在十分肆虐的鼠疫面前,几乎是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
  
那么,为什么清兵就没患鼠疫呢?欧洲人在研究14世纪欧洲鼠疫时从留下的壁画及文字中发现,在鼠疫大流行中只有骑兵幸免于鼠疫。于是得出结论:鼠疫经跳蚤传播,跳蚤讨厌马味,所以骑兵不被鼠疫传染!众所周知,八旗铁骑威震四方,清兵主要由骑兵组成,所以是不会传染上鼠疫的。尽管只有十几万军队,但未患鼠疫的清军战斗力自然在深受鼠疫困扰的李自成大军之上(虽然其数量远远大于清军)。
    
鼠疫是当时中国人不了解的新型烈性传染病,无人了解、无法救治,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明朝灭亡和李自成的失败不可避免。在汉满的军事博弈中,鼠疫帮了满清的大忙。李自成的百万大军就这样土崩瓦解于小小的鼠疫,估计这位雄才大略的起义领袖惨败致死时也留下了“天亡我也”的一声叹息。(刘继兴)

------------------选自刘继兴、刘秉光合著的《历史上那些帝王们》一书(已出版)

 

刘继兴博文精选:    母校贺昌中学65校庆感怀与朗诵词   党史上最年轻的中央委员贺昌 首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牛人

“七夕”传说中隐藏的一场战争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清代晋商们的不幸婚姻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娶了姐妹花的现代出版大家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含泪播种欢呼收割:两书横空出世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鲜为人知的民国《岁寒三友图》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老同学刘强局长的税史妙文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音乐妙用:一曲能当十万兵                      陶行知六字箴言挽救无数生命

张学良最钦佩的民国作家                        史上最雷人的经典啰嗦诗  谁最早将毛泽东写进小说?

正史中记载的古代唯一女将军                    最具传奇色彩的开国大将是谁

能听于无声视于无形的春秋怪杰                  中外史上超牛的六个“钉子户      

周恩来曾写过哪些诗歌                          毛泽东惟一赞扬隐蔽战线英雄的诗      
文武双全的“井冈三美女”(组图)              丁玲爱过的四个男人             
史上最搞笑的宫廷恶作剧                        毛泽东情有独钟的两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