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又在折腾车船税的事儿,要按汽车排量进行梯度征税。这听上去挺好,小排量车养车的负担会减轻,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宏诣——但据说只有排量在1.0L以下的车可以少交税,其余的车都会增加。
很多人怀疑自己看错了——不是以前都说1.6以下的车是小排量吗?难道1.6升的车也会多交税?
其实,“有关部门”谁也没有明明白白地向公众说过到底小排量车应该符合什么标准。之所以大家会有“1.6升以下”这个概念,都是因为“有关部门”这两年出台的刺激车市的政策都以排量1.6升为限。
2009年初,国务院审议通过《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征收。在那个春天,不知道是谁在1.6排量上画了一个圈儿,而不是1.5或者1.8。但在权威媒体、权威人士的政策解读中,一致认为: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利于“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发展。(据新华社)
2010年,这个政策还在延续,不过减免额度有所减小。
今年6月份,“有关部门”开始公布享受政府补贴的“节能汽车”名单,每辆车能得到补贴3000元。这是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一部分,这个惠民工程指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对能效等级1级或2级以上的十大类高效节能产品进行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正是该政策的主要推广对象之一。其中节能汽车的定义为,排量1.6升以下并且油耗水平能够达到节能标准的车型。
这个说的就比较明白了,虽然没提“小排量”而说的是“节能车”,但“节能车”却以排量为重要标志,这等于是说,排量1.6升以下的车是节能的,这也就是常说的小排量车。
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汽车优惠政策老拿1.6升说事儿,这应该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深思熟虑集思广益多方协调顾全大局之后得出的一个排量标准。现在这个标准已经深入人心,老百姓一提小排量,言必称1.6,1.6业已成为中国汽车大小排量之间的分界线。
其实,多大排量算小排量,都是人定的,各个国家也不一样,但既然想定,就不能瞎忽悠,否则就是违反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要求,就是比较无耻的行为。
这次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车船税草案中,乘用车将分为7个梯度按照排量进行征税,其中,排量在1.0升及以下的乘用车税负减轻。这里突然出现了个1.0排量以下享受政策优惠的概念——为什么说突然?不是因为1.0以下的不能优惠,而是说,为什么只有1.0以下的可以优惠?按“有关部门”的一贯标准,应该是1.6以下的都享受优惠才是。
这就是为什么买了1.0到1.6之间排量的人感到郁闷的原因。原本以为自己是光荣的小排量用户,理应在政策上受到关爱,现在又被划出圈外,的确让人感到是比较操蛋的事儿。
多大排量算小排量?当然是你想定多少就定多少。1.0在日本都不算太小的排量,他们享受政策大优惠的K-car允许的最大排量标准是0.66升,而且这还是一步步放宽后的,最早的时候是0.15升,远远不如现在一个摩托车排量大。
为什么我们网开一面,这次搞车船税优惠时不也来个0.66升?要是真来个0.66升,不显得我们节能环保的决心更大?
有关部门当然不傻,他们知道国内市场上根本没有0.66升以下的汽车,而且还知道,1.0以下的汽车尽管是稀有品种,但的确是有的。
1.0以下的汽车在全球也算弱势群体,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动力不足,作为个人用车短途跑跑尚可凑合,比如奔驰的smart就是这种东东。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即使smart for two足够便宜,也只会是年轻人的时尚玩具,又有几个人家会选它来当家庭用车呢?日本的K-car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确实比较厉害,实用性很强,但中国毕竟是中国,1.0以下的车即使不收每年几百块钱的车船税,也仍然会是边缘化产品。
该对什么排量的汽车优惠?这不仅是个节能减排的问题,还是个涉及诚信的“RP”问题。你一直忽悠1.6升的概念,1.6以下的销量猛增,现在又想提高1.0以上的车船税,差不多就是先把客人拉进店里再猛宰的黑店行为,不是名门正派的来头儿。想提高“大排量”车的车船税,这种想法挺好,对“大排量”车,征税征得上不起路才好,但要是先勾着广大平民百姓买车,再找各种理由一步步加税,确实非常不地道。
(此文授权新浪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