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为何愿赶民企上市潮?


文/罗裕

最近在看惯了广汽、北汽、一汽等大集团的IPO消息,终于又传来了民企IPO的确信。

昨天上网浏览时看到一则题为“力帆IPO申请获得通过 将再战低价车市”的新闻,该新闻称,力帆历时4年的上市路终于要接近终点了。

10月15日晚,证监会发审委公告称,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得通过。力帆实业计划发行不超过2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为不超过9.51亿股。按20倍市盈率计算,预计力帆IPO每股价格不超过10元,总市值低于100亿元。

力帆只是民企上市冲动的一个缩影,据笔者了解,除力帆外,浙江民营汽车公司众泰汽车也在谋求上市,在香港上市的长城汽车则酝酿回归A股。

我不禁想问,力帆等民企为何愿赶民企上市的大潮呢?

首先,显然是为了应对资本困局。

对一个民营车企来说,最大的发展障碍还是来自资金。

以力帆为例,它的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2005年力帆实业将其积累的9亿元资金投入汽车制造。

其间也获得过风险投资,2008年获美国AIG集团9000万美元的入股资金及银行贷款。

但缺钱已经成为掣肘力帆发展的最大瓶颈,力帆实业招股书显示,2010年上半年该公司资产负债率(合并)高达72.85%。

再没资金输血的话,力帆汽车很可能将玩不转。

相比国营大车企往往能得到地方财政及银行的信贷支持,民营车企的借贷难度就显得较高。

即便通过关系,可以实现银行融资,但利息成本对“庙小”的民企来说,同样会是一种压力。

完成IPO则可以实现通过证券市场融资,融到了钱还不需要偿还,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就是造车行业确实还有钱可赚,尤其是在中国。

力帆实业的数据显示,该公司2007~2010年上半年乘用车毛利率最低15.66%,最高19.84%。而2009年汽车业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为15.4%,广汽长丰的毛利率在上市公司中最高,为25.59%。

当然,力帆等民企在上市公司圈到钱后,还需要把钱投在刀刃上。

据力帆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力帆将主要瞄准小排量车市场及海外市场。

实现上市后,力帆计划将产能从5万辆(乘用车)扩大至10万辆;主攻1.6L及以下排量轿车的主流排量段。

力帆目前的海内、海外乘用车业务比例基本上维持在7:3。出口对于力帆股份的推动作用相当明显,由于出口退税补贴及国内外优惠政策的原因,出口业务的毛利率甚至高于进口。

所以,力帆上市后的目标轨迹将类似“先上量、后保利”。即先把小排量车及海外市场的量做上去,才求导入较高利润的车型,实现利润总额的飞跃。

最后,造车其实是条不归路,力帆们既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造车,那就使尽浑身解数做强做大吧。

(by danieluo)

(独家供稿新浪汽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广大网友指正、赐教,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