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来自于《绿色影响力》节目组
导演:任娜
80多年前,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曾有言:“没有农民,谁能活在天地间!”青年毛泽东就曾经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并且深受晏阳初思想的影响,意识到以简单、务实和经济的方式深入农民中去的意义所在。
晏阳初的那句话感动过很多后来者,温铁军就在其中。这位新闻专业出身的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院长,是当代中国真正能够沉下心来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为数不多的学者之一,而众所周知,全身心地长期投入于中国农村研究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
经济学家吴敬琏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的农民很不容易,常常觉得,9亿农民就像希腊神庙里的柱子,他们托起了大厦。农民很多,但是真正关注农民的人不是很多,替农民说话的人也不是很多。而温铁军就是中国农民的代言人。”
2005年中国取消农业税,当时我要制作一期谈话节目,首选嘉宾就是温铁军。而时隔五年,当《绿色影响力》要以农村环保为主题展开一场问答,温铁军依然是不二人选。
北京初秋的午后,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温铁军的办公室,
他鬓角的白发清晰可见,毕竟年近六旬了。可当谈及中国的“三农”,我又强烈地感到他的忧患、他的悲愤、他的无奈、他的激情一如当年。令人敬佩的是,这位被称为“中国首席三农专家”的学者,并没有停留在对现实的指指点点,而是遍访世界各国的乡村,并不断在国内进行试点,以期找到当前中国农村问题的破解之道。
很多人戏称温铁军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报忧”的人,他的很多观点、言论时常令某些人感到不那么舒服、顺耳,
看看这位“温三农”所著文章的标题吧:《我早就不认可所谓现代化了》、《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将毁掉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靠贫民窟来加快城市化道路》、《如果农业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国将成为严重饥饿国家》、《不能把农业完全交给市场》。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走遍了亚非拉,走遍了发展中国家,知道现实并不是书本上说的那样;我没有利益要求,不依附学术强势,不替资本说话,也不替政治集团说话。”所以这也难怪,一位年届六旬的教授身上会附着年轻人才有的血气。
这次做客《绿色影响力》谈及农村环保,温铁军依然本色不改,视角独特、言辞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