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广场叫卖红茶叫出了啥?


市委书记广场叫卖红茶叫出了啥?

  

  10月10日,河南省信阳市市委书记王铁(左二)在王府井澳门中心前广场,向两名外国游客推销信阳红茶。当天,由信阳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信阳红风暴’——北京王府井活动周”拉开帷幕,市委书记王铁、市长郭瑞民身披红绶带,向游客热情地介绍喝红茶的好处,并现场卖出了好几盒茶叶。(2010年10月11日人民网—《京华时报》)

  领导干部沿街叫卖,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也许会有人说,这样有失领导身份,有点不合时宜。但是,愚钝的笔者认为,这样做未必有多少不妥,而且还让人觉得有种亲切感。其实,类似信阳市委书记广场叫卖红茶的领导,不在其一人。网上搜索,县委书记街头叫卖猪肉、县委书记热情叫卖“最贵大米”、镇委书记“叫卖” 玉堂源农家乐、县委书记开博叫卖蜜桔等新闻很多。那么,市委书记广场叫卖红茶叫出了啥?

  其一,民生的关切。所谓民生问题无小事。与农民、市民、百姓、群众有关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天职。但是,对民生的关切,不是放在嘴上的,而必须落实在具体的每一件小事上。市委书记广场叫卖红茶,看似小事一桩,但是其中饱含了领导干部对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的严重关切和深情关注。也许有人会说,叫卖红茶应该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关领导干部什么事?这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是,领导干部上街叫卖农产品等,绝不是多余的,而是真真切切的“情为民所系”的生动体现。

  其二,亲民的风范。务实亲民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和作风。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高高在上,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搞决策,对基层的情况不熟悉,对民生疾苦不关心,官僚主义十足。不能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听民声、访民情、察民苦、解民忧,更不用说,放下架子,挽起袖子,站在大庭广众之下,叫卖这叫卖那了。而河南信阳市委书记广场叫卖红茶以及其他一些领导干部“叫卖”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党员干部主动走出“衙门”,走进百姓“心门”的一种亲民风范、务实作风,值得提倡,更值得效仿。我们不缺拍脑袋指挥的干部,而缺少用双腿走路的干部和用真心真诚真情近民亲民忧民的干部。

  其三,茶农的信心。温家宝总理不止一次说过,“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农业生产、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关键是要树立闯市场、保增长、促和谐的信心和决心。生产经营、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等,都离不开“吆喝”,离不开“宣传”。就拿茶叶生产经营来说,市委书记带头替茶农“吆喝”、“叫卖”,一方面体现了领导者对茶叶发展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提振了茶农发展生产、闯荡市场的信心和勇气。领导干部,毕竟是公众人物,其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胜过一些广告,同时也让人可亲可信。市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市场,缺少闯市场的信心。而市委书记带头叫卖,正是为了给茶农增添信心、鼓舞信心、提振信心。

  当然,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领导干部“叫卖”,只是一种引导,绝不能包办代替和越俎代庖,更不能以此来“作秀”,关键还是要带着真心、带着真诚、带着真情,绝不能做出老百姓不愿意、不乐意、不满意的事情来。

  (倪洋军)

相关新闻:

  河南信阳市委书记市长广场上叫卖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