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汽车微博、汽车微博“上墙”


     

微博•汽车微博•汽车微博“上墙”

                                                                           张 久

 

     印象中在互联网上建立微博比较早的是新浪。当时刚“潜伏”完的姚晨在众明星中率先开了微博,有时一条几十字的微博,围观者竟达几万直至数十万。再后来搜狐也开通了微博,崔永元、冯小刚成了微博原创的积极分子。

     大约是今年的春季,搜狐汽车也开通了微博,在搜狐汽车晏成和余建约的诚邀下,我也在搜狐汽车群开了微博,偶尔也写两句不咸不淡的大白话。突然有一天发现围观者中竟有多年前一起跑文化报道,如今已是国内知名娱记的鞠健夫跟帖向我问好。我再回访,才晓得这鞠娱记在搜狐微博上的人气十分了得。有时随便说说他与哪个明星在一起吃了次便饭,便有围观者数以万计。甚至还有粉丝问,饭后谁付的帐?看来微博这个东西,很容易就把曾经相识或似曾相识或尚未相识,一博之后即可能相识的人拉得很近。

     但是我的微博毕竟是建立在汽车群,所写内容自然与汽车相关的多一些,因此围观、人气粉丝、评论、转发的流量均无法与娱乐、文化、体育群的流量相比。

     不过我的微博却在汽车群里的“粉丝人气总榜”、“围观人数总榜”、“转发人气总榜”以及“被评论总榜”上流量均进入了前三名,尤其是“转发人气总榜”不仅长期居第一位,且远远超过第二名两倍还多。有人问我,能获得如此高流量有什么秘诀。我认为,一是要坚持,每天都应有更新;二是内容要有趣味。但是又绝不是低级趣味。因为现在的博友无论做人、做事包括欣赏和参与的水准都很高,对你的微博点评,转发绝不含糊。即使是偶尔冒出一个以“微博新人”名义撒野的变态留言,博友们也不会善待他。这种人最后也只能自找无趣。

     当然微博世界与大千世界几乎无二,芸芸众生,形形色色,千姿百态,于是反映在微博上的则是有人自修、有人修人,有人修人也修己,这其中自然也就有善言、恶言,但大多数微博是对社会有益的,其中也不乏寓教于乐的名言,比如“结婚是好事,但如果养成习惯就不好了。”

     这里还是多说两句汽车微博群。在汽车微博群里,最让我高兴的是有一些平时不常谋面的车企老总、行业专家、媒体朋友,在这个群里却能常常交流、沟通,直至成为更亲密的好友。比如原本就相识的于洪江、蒋玉滨、付强、解伟等车企老总,还有原本并不是很熟的董海洋、杨永敬等车企老总。当然博友中更多的则是常见与不常见的同行,比如汪云青、李潮、张耀东、何醒言、管学军、曹璞、段旭、高婧、张红等等。更有原本就是搜狐汽车的一大批评论员和博友,如饶达、贾新光、钟师、古清生、罗兰、汉地、童济仁、融容静观等等。就连远在德国的秦玉学也常常在我的微博后面跟帖。还有就是许多微博群则是以某媒体自身的编辑、记者群组成。其中最活跃的则是深圳报业集团的微博汽车群。至于成千上万的粉丝则更是支撑搜狐汽车微博发展的基石。

    在搜狐汽车群里,像于洪江、付强、蒋玉滨等车企老总除能将自己企业、品牌、产品的信息及时发布外,还将自己的工作乐趣与博友分享。更有像蒋玉滨将东风悦达起亚即将上市的新车拿到微博上请博友为新车起名的举动,一时间竟有数十万博友利用微博参与其中,竞相起名,从而很好地为东风悦达起亚新车起到了传播作用。还有博友们对“巴菲特拯救比亚迪”以及新能源车的评论,也都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显然由于微博的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互联网新一轮竞争的首选内容。于是新浪、搜狐、腾讯几大门户网站,均开始了抢夺微博资源——写手的竞争。也就是在一两个月之前,我与许多同行一样,分别收到了新浪汽车的开微博邀请,这种邀请函有时一天竟收到了几十封。而腾讯汽车在今年的成都车展期间,竟直接为我和李潮等中国汽车主语论坛的执委们开通了微博。

    腾讯汽车微博发展势头强劲,还表现在成都举办的“全球汽车论坛”上的汽车微博“上墙”之举。

“所谓‘上墙',就是指博友发送的论坛大会的微博内容,其中有价值或有趣的被立马传送至大会主席台一侧的腾讯汽车微博屏幕上予以公众展示。

    因为许多博友想通过微博展示自己,并在大会现场屏幕上显示。为此产生了“上墙”愿望,求“上墙”成了本届论坛最热门词之一。

    通过“上墙”,博友可对嘉宾的演讲犀利评论、对现场趣味现象实时捕捉、对大会现场环境的不满直接反馈。把您的需求用微博发上大屏幕,就是“上墙”。上墙之所以火,是因为上墙的合理需求基本是“有求必应”,那么所有的不满、欣喜、嚣张的情绪都会想上墙。而之所以这些需求都会被满足,是因为这是公开的场所,大家同处一室,所有人都会看见、认可、支援,这是一股不可回避、难以阻挡的力量。

    同时在论坛大会现场,现场墙上的微博被同步在腾讯微博和腾讯网上实时展现,得到那些场外博友的即时声援,这些声援又被同步输送回会场“上墙”,这些声音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角度,也加速压力的积聚和形势的扭转。

    显然,微博的革命性在于,降低了信息被生产和被消费的成本,于是所有参与人都能喊出自己的需求,所有人都更有可能去倾听别人的需求。需求发声了,是一回事。而需求是否被满足,是另外一回事。这需要另一个条件,那就是这些需求是否被暴露并且瞬间得到大众的支持。尤其是当微博出现在一个公共场所的大屏幕上时。这时,以微博形式来体现的需求被暴露了,并且瞬间得到在场民众的注意力,瞬间产生感染,瞬间打动他们,瞬间积聚下全民的力量。于是,官方受到强大的压力,众目睽睽之下,群众的需求很可能被满足。

    微博“上墙”,其实就是民众的话筒。之前,只有主席台上有话筒,现在,观众席上也有话筒。这一次在互联网上的微博竞争,腾讯汽车微博在“全球汽车论坛”上以“上墙”之举占了上峰。这也是微博的革命性。

微博之所以在以Facebook为代表的SNS身后再杀出一条路,正源自其连接个人与公众的特性。SNS的特性在于隐私,这里面有你全部的个人关系和个人信息,你不想要袒露。但在同样呈现人际链条的微博上,连接的是个人与公众。你在这里发出的个人信息,本身就是出于袒露的目的,本身就想所有人知道,接下来改变世界。 

   所以,最近搜狐的张朝阳发出了呐喊;“搜狐要战胜对手,一定要先从微博抓起。”好在现在的搜狐汽车频道在整个门户网站的竞争中尚未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