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说唐·长恨歌1月8日预告:醉生梦死


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唐玄宗算得上是最有才情的皇帝了,事业上他创造了大唐开元盛世,在情趣方面,他也创造了不少的神奇佳话。进入天宝时期后,有一个叫华清宫的行宫开始在唐玄宗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懈怠朝政的唐玄宗一头扎进了华清宫的温柔富贵乡,与杨贵妃开始了神仙般享乐的日子,那么唐玄宗到底是怎样享受生活的呢?他长期倦怠朝政,又会对政治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上集咱们讲到,天宝十一载的时候李林甫病死,唐玄宗任命杨国忠接着当了宰相。这个任命是在哪儿做出的啊?就是在华清宫。那么华清宫又在哪儿呢?华清宫它是长安东边骊山上的一座温泉行宫,以温泉知名。其实从秦汉时期,大家就发现这儿的温泉很神奇了,就开始有达官贵人在这儿修宫殿,泡温泉。到唐太宗时候呢,就正式在这儿建了一座行宫,当时就叫温泉宫。可是唐太宗虽然建了行宫了,但是呢,唐朝的前几任皇帝并不怎么热衷于泡温泉,所以也不经常去。但是到唐玄宗就不一样了,玄宗自从继位以来,只要冬天他人在长安,就必定得到这个温泉宫去。可是去和去也不一样,开元年间的时候,虽然他也去,但是每次去都是一个星期到半个月之间,算是工作之余的一个放松,可是自从开元二十八年,唐玄宗和杨玉环在这个温泉宫定情,他去的时间就开始明显加长了。长到什么程度呢?最短也得一个月,长的时候呢,就都三个多月了,基本上整个冬天就在这个温泉宫渡过。那么为了配合这种变化呢,温泉宫在天宝六载的时候,就改名为华清宫了,而且进行了大规模地改造扩建,文武百官都在这个温泉宫旁边设置了官属,以后一到冬天,整个朝廷就搬到华清宫来办公了,成了一个季节性的政治中心。

    不过虽然是一个季节性的政治中心啊,但是唐玄宗在这儿思考的可不主要是朝政,他在这儿主要干什么啊?唐玄宗的精力都放在三件事情上,哪三件事情呢?第一个,温泉沐浴。第二个,唱歌跳舞。第三个,追求长生。

    我们先看第一个,温泉沐浴。华清宫既然是一个温泉宫,泡温泉当然是重头戏。华清宫这个温泉怎么个泡法啊?简单地说就是按等级泡。大家知道中国古代管热水叫汤,所以温泉就叫温汤。在温汤之中,第一等给皇帝泡的叫御汤,也叫九龙汤,还叫莲花汤。皇帝专用的。那么次一等的呢,就是贵妃汤了,又叫海棠汤,是给杨贵妃专用的。再次一等,就是给太子用的太子汤。这都是专汤专用,闲人免进的。那么再下一等呢,就是公共温泉了,比方说有给一般妃嫔用的汤,宜春院的女艺人用的宜春汤,还有给大臣用的星辰汤等等。

    这个御汤和贵妃汤在唐朝的笔记小说里暴光率特别特别高,大伙儿都说那儿奢侈得不得了。奢侈到什么程度呢?《明皇杂录》有这么一个记载,说这两所温汤之中都是用瑟瑟,还有丁香啊那些贵重香料堆成假山的样子。你看香料堆成的假山,香气缭绕,然后再加上温泉的水气氤氲,就真像仙山一样。那么在山水之间呢,唐玄宗还用白香木做了小船,这个船上涂了银粉,然后船桨啊,摇橹啊上面都装饰上宝石,在这山水间一划,就可以装神仙了,说特别奢侈。

    那是不是这样呢?1982年到1986年,咱们的考古工作者对骊山的温泉区进行了考古发,这御汤和贵妃汤都给发掘出来了,实地考察,御汤有多大个儿呢?长是10.6米,宽是6米,其实就是60平方米多的这个样子。那么有多深呢,这个御汤是分为上下两层的,上层是0.8米,下层是0.7米,加起来也不够一个人的高度。可以想像,在这样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就算是堆上假山,这个假山的个头也不会太大,估计如果有那个小船的话,这个船主要也是装饰用的,不见得真的让你在那儿自由地划来划去。那御汤尚且如此,贵妃汤就更小更浅了,所以我说,古代笔记小说记载的这些奢侈生活,有些也是处于想象,不能完全当真。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这个说什么事情奢侈不奢侈还要考虑他具体的时间、地点、背景。比方说我们今天大家都用电冰箱谁也不觉得这是奢侈品。可是,清朝末年的时候,慈禧夏天用天然冰来冰水果,我们就说她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唐玄宗也是这样,在他那个时代,能够把温泉泡成这个样子,那也就算是很奢侈了。

    那么杨贵妃和唐玄宗两个人,不泡温泉的时候干什么啊?他们干的最多的事情恐怕就是唱歌跳舞了。

    说起这个音乐歌舞啊,唐朝没有人比唐玄宗更内行的了。当年开元年间他那么勤政的时候,还忙里偷闲专门创建了这个职业艺术院校梨园,还有女子艺术专科宜春院,那现在到了晚年了,政治上不太上心了,到华清宫来享受生活了,肯定更要加强对于艺术的创作力度。《开天传信记》这是一本笔记小说,记载了唐玄宗的一则轶事。他说在天宝年间的时候,在这儿一边听大臣汇报工作一边按肚子,高力士在旁边看着不放心了,皇帝怎么了?一退朝就问唐玄宗,说陛下,你肚子疼啊?唐玄宗说我肚子不疼,我是昨天做梦的时候,梦见一首曲子,早上上朝走得急,我没有来得及把这个曲子给记下来,我怕忘了啊,就随手抓了一根笛子塞到衣服底下,我刚才是一边听政,一边在按笛眼,记这个曲谱呢。这叫什么啊?这叫痴迷啊。中国古代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啊。那他能这么痴迷,自然这个创作水平就比较高。

    那么代表唐玄宗在音乐方面创造水平的代表作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个你《霓裳羽衣曲》了,为什么这首曲子是代表作?因为它把唐朝的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个曲子里头。所谓的“霓裳羽衣曲”,本来它是一首婆罗门曲,就是印度方面过来的一支曲子,那到了唐玄宗手里之后,唐玄宗就用我们我们民族的清商调进行了大量改造,融入了大量的中国风,后来就变成了一支以民族曲调为主,但是融进了大量异域风情的这么一支曲子。这不是唐朝多元开放融合的一个非常具体的体现吗?曲子编得好,当年唐玄宗和杨玉环定情的时候,奏的就是这首曲子。

    另外呢,这首曲子妙的是,不光唐玄宗为它作出贡献,杨贵妃也为它作出贡献了。唐玄宗的贡献是编了曲子,杨贵妃的贡献是什么啊?她是个舞蹈家啊,给这个曲子编上舞蹈动作,变成一支舞曲了。那么自从霓裳羽衣曲可跳了之后,也就变成了“霓裳羽衣舞”,也就成了华清宫宫廷宴会的一个保留节目。杨贵妃高兴的时候还能给大伙儿跳上一段,《杨太真外传》这个外传就讲了,杨贵妃“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颜大悦。”

     我们也知道,在唐朝历史上,皇帝跟皇后之间的佳话是不少的,但是无论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之间的故事,还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之间的故事,那都是政治佳话,因此呢,也就不可避免地少了一点浪漫,多了几份心机。可是唯独唐玄宗和杨贵妃不一样啊,他们的感情是由艺术的纽带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浪漫的事吗?

    也正因为在华清宫的日子太滋润了,和杨贵妃的爱情太甜蜜了,所以呢,唐玄宗就感觉到,生命诚可贵啊,怎么才能长长久久的享受这样的生活呢?我们知道,中国的道教是有长生不老之术的,所以到天宝年间,唐玄宗对道教就越来越感兴趣了。就是在天宝元年,唐玄宗就在华清宫里修了一个大殿叫长生殿,也叫集灵台。唐玄宗整天拜神仙,神仙有没有给他一些什么指示啊?唐玄宗自己说有,他说他听见神仙的指示了。怎么回事呢?

    就是在天宝四载,也就是唐玄宗册杨贵妃为贵妃的那一年,正月份,唐玄宗有一天煞有介事地跟宰相讲,说我在宫中不是做了一个祭坛,祭神仙吗?我把这个亲自写的这个表啊,就放在祭坛上了。可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刚一放到哪儿,这个皇表它就飘飘洒洒飞起来了,飞到空中去了,这时候我就听见空中传来一个声音,“圣寿延长”,你的寿命会一天比一天长的。还有一次呢,我是从嵩山炼了一味丹药,也是放在祭坛上,到晚上的时候不是宦官要把它收起来了吗?这时候又听见空中有人说话了,‘药未须收,此自守护。’我们一听,赶紧放到哪儿了,第二天早晨再收起来。

    大家说这是不是真的啊?唐玄宗觉得是真的,其实他是幻听啊。想长生不老都想疯了,就是这么一种状态。

我们也知道,开元年间的时候,其实唐玄宗对于神仙道教一类的说法是没什么兴趣的,当时洛阳不是有一座集仙殿,唐玄宗自己还把他改为集贤殿了吗?他说我爱贤才盛过爱神仙。可是现在呢,他又大张旗鼓地在华清宫搞什么集灵台,这不是自己思想的大倒退吗?

    当时不是杨国忠当宰相吗?唐玄宗还像对待李林甫那样,把朝政就托付给杨国忠了,而且这个托付可不是一般的托付,基本上算是全盘托付了。为什么这样讲啊,就是因为唐玄宗给杨国忠的权力不是一般的大。当年李林甫号称权相,其实就是宰相之外加了一个吏部尚书,掌握了用人权了,可是现在杨国忠当宰相,不仅把李林甫的权力全盘接收了,他当年掌握的这几十个财政方面的使职也一个都没有放弃。那这样一来就不得了了,他不光有行政权,有人事权,还掌握了财政大权。另外呢,杨国忠还兼任剑南节度使,还有京畿啊、关内等等几个重要的道的采访处置使。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他把一部分地区的军政大权又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一个宰相能同时拥有行政权、人事权、财政权和部分地区的军政大权。这在唐朝历史上可还是第一次啊。唐玄宗给杨国忠的权力是空前绝后的。

    那可是我们也要知道,李林甫当年是一个干了一辈子的老官僚,给了那么些权力尚且出了非常多的差错,可是杨国忠从他进入长安那天算起直到当宰相,满打满算,一共七年的任职经历,一下子得这么权力,他摆弄得了吗?事实证明,他确实干不了,没过多久就搞得官怒民怨了。当官的怎么不喜欢他啊,就是因为杨国忠工作乱来。我们刚才不是说杨国忠除了做宰相之外还兼任吏部尚书掌握用人权吗?这吏部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选官,选拔官僚,杨国忠在这上就搞得很糟糕,本来按照唐朝的制度,选官应该怎么选呢?这个程序是非常复杂的,首先应该是由吏部侍郎组织人手,对于那些官员的候选人进行笔试和面试,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叫做三三唱。什么意思呢?吏部根据笔试、面试成绩,以及这个人以往的资历啊、声望啊,给他拟定一个官职,这叫做,拟定官职之后,再公开唱名公布,这就叫做唱。一一唱之后,如果说哪一个候选人对自己任命的官职有意见,或者别人对他当这个官有意见,还可以向吏部反映。那么吏部进行调整,进行二二唱。二二唱之后,如果谁还有意见,那么再次调整,这就叫做三三唱。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干部任命公示。三三唱以后,吏部的工作是结束了,有一个确定的名单了,但是整个程序还没有结束呢,还应该在报到门下省报批,门下省再审核没有问题了,才呈送给皇帝,然后正式任命。整个程序特别复杂,因此每次选官都要从春天选到夏天,用小半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时间虽然花得多,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啊?因为选官工作很重要,一方面他关系着这些官员的切身利益,另外一方面它也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宁可郑重其事。也正因为唐朝这么郑重其事,所以呢,官员选拔工作才做得比较好,保证了官员的质量。

    可是现在,杨国忠一当宰相不一样了,他觉得这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你这样不讲效率哪行啊?这个制度得改革啊。怎么改呢?就从提高效率入手。怎么提高效率?他把吏部那些官员侍郎一下都给晾到一边去了,谁也不用,就自己找了几个心腹小吏,私底下就拟了一个任职名单,名单拟好之后,他把所有的候选人召集来了,对着他们就拿着那个名单往下读。读一个官职就问一句,有没有意见啊?哪个人有意见啊?好,都没有意见。过去,下一个。那这样以来可就不得了了,候选人没有见过这个阵势啊,听完了有的连自己官名都没有记清楚,哪有什么意见啊,稀里糊涂就下来了,不到一天,官员的名单全部宣读完毕,这个吏部的程序就算走过来了。可是我们也知道,吏部程序走过来了不还是应该有一个门下复审的程序吗?杨国忠连这个也免了,他是宰相,他有权力。在他宣读的那天,他把门下的长官侍中和具体负责这件事的给事中都给叫来了,让他们也听他这个宣读名单,听完了他说,你们刚才已经在场了,整个程序你们都监察过了,现在应该没有问题了吧?这就等于说你们这个关也过去了。门下的审核也就省掉了。这样一来他这个选官就快了,以前都是从春天到夏天用小半年的时间,到他这儿呢,一天就全部结束了。

    杨国忠一看,我怎么这么能干啊?在那儿顾盼自雄,美啊!真是不得了!问题是这样搞行不行啊?这样搞不行啊,这样搞简直是胡闹啊。你要知道,那些候选人有的是才高八斗的新科进士,有的是精明强干的基层能人,都指望着吏部官员能够凭他们的才能给他们一个官职的任命,好为国家效力呢,没想到这么一来,他们的笔试成绩不算数了,面试成绩也不算数了,以往的资历、威望等等全都不算数了,能当什么官,全凭小吏一张嘴啊。杨国忠那些小吏能够凭什么来确定官员呢?第一就看谁给特点送的钱多嘛。第二再看看谁资格老,也就确立了。这里哪有什么公平可言啊?当年李林甫选官的时候,虽然说眼光一般,但是毕竟还尊重程序、按部就班地来,就这还被认为是选举不明。可是现在杨国忠呢,不仅眼光巨烂,比李林甫还烂,而且程序一点都不遵守了。因此他最后选出来的人效果只能是比李林甫还差啊。差到什么程度呢?《资治通鉴》的说法就是,资格差谬,无复伦序,选的官一点都不按人家的资格来,一点规矩都没有。

    搞乱程序已经很糟糕了,更要命的是,杨国忠这个人为人还特别差劲,他不知道尊重官员。怎么叫不知道尊重官员呢?也举一个例子,还是选官的例子。按照唐朝意见的制度,这个选官都要在尚书都省进行,尚书省,这叫为国求才。那么杨国忠一上任,不到那儿去了,到哪儿呢?到他们家去。为什么在他们家选官啊?他想得也很简单,想在几个堂妹,就是虢国夫人他们面前抖抖威风,让她们看看我也混出模样来了。那好,就到他们家来吧。虢国夫人她们在这个杨国忠家的客厅,就拉了一个帘子,她们就在帘子后头,然后这些候选人,就一个一个到前头来。候选人进来几个,这几个贵夫人就议论一个,这个胖、那个瘦、这个美、这个丑、这个傻、那个灵,话语声音都清清楚楚的,人家外面的候选人也听得是清清楚楚的,这像什么话啊?这是为国求才还是为你们杨家求女婿啊?不尊重候选人也就罢了,杨国忠连他的下属吏部侍郎都不知道尊重。杨国忠手下两个吏部侍郎,论年岁都不小了,论任职的经历、资格都比杨国忠不知道老多少,而且也都是三品大员了,很尊重,很庄严的人,可是杨国忠呢,故意把他们在自己家里支使来,支使去,眼看两个头发花白,穿着紫袍的老头在他们家的大厅上跑来跑去,杨国忠很开心,跟虢国夫人讲,你看我这两个紫衣小吏如何啊?轻薄得不得了啊,把这两个侍郎差点没气死。

    那么我们也要知道,杨国忠是百僚之首,是宰相,这样的没有工作方法,这样的没有威仪,那官员谁能佩服他啊?都不喜欢他。

    那面对这样黑暗的现实,大家怎么办呢?有人就干脆隐居了。我们也知道,中国古代有一个说法,叫做国有道则显,国无道则隐。那世人都去隐居去了,说明什么啊?说明对国家失望啊。

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最危险的是有些人发现在中央、在朝廷找不到出路,就干脆跑到节度使手下去。因为节度使他还是有一定的任官自主权的,这意味着什么啊?意味着人才的流失啊。这个流失会引发什么后果我们以后还会讲。反正呢,搞的官员是很不满意,这是官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