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年,对航天三菱来说非比寻常。
2009年12月21日,在跃出上半年的低谷后,这家由3国(中国、日本、马来西亚)5方组成的发动机合资公司,迎来了其第100万台发动机下线。
或许是尚未来得及充分的准备,位于沈阳浑南的工厂总部整体气氛并没有因为2009年的杰出表现而有什么特别,除了办公大楼里新挂的一条庆典布幕外,一切显得安静而忙碌。
而这,就如同接待前厅摆放的那些发动机一样,虽无声,但有情。时刻提醒着来访者,航天三菱创造了一个中国汽车发动机制造业的传奇,在这里面,有航天三菱人的智慧,有航天三菱人的拼搏,更有一颗超越梦想的心。
更重要的,其见证的,正是中国汽车工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路径。
从1997年8月建厂到2000年3月第一台三菱发动机下线,再到2006年的浑南新工厂建成投产,航天三菱发动机曾一度风靡汽车界,除东南汽车、长丰汽车、北京奔驰外,航天三菱发动机更是与自主品牌有着不解之缘,奇瑞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等多家整车厂近20款车型都搭载着航天三菱的4G63/64或4G69MIVEC系列发动机,并引以为豪,最高峰时,年销量接近15万台。
但到2009年上半年,受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各大整车企业纷纷削减订单。航天三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销售额急剧下滑,公司的盈利能力也随之下挫,2009年上半年只完成了4.5万台,这也是航天三菱迁到浑南新工厂后最低调的半年。
应该说,发动机制造业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和其他公司一样,航天三菱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改变经济环境的走势。而在这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发动机制造企业选择的道路是同整车生产企业合并。
但航天三菱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势,而是清楚地认识到,面对低迷的经济环境,一方面需要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更需要提升技术去积极创造市场需求而不是盲目等待市场的复兴。
比如,航天三菱加大了国内采购力度,国产化率几乎100%,生产成本得以降低。
同时,在航天三菱手中,还有另一杀手锏,那就是最新引进的小型、轻量、环保型4A9全铝发动机系列。
相比三菱的前一代发动机,4A9系列最大的特点就是以铝合金缸体替代了之前的铸铁材料,发动机的重量降低了25%,同时,由于采用了VVT系统及高性能发动机控制系统(EMS),在小型化的同时又确保了可靠性、耐久性和燃油经济性。
另外,技术上的优势还帮助航天三菱拥有广泛的发动机产品线。
还是以4A9系列发动机为例,在国外,此系列发动机只有三个排量,4缸的1.3L和1.5L发动机以及3缸的1.1L系列。
航天三菱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又开发出了1.6L排量,而这一排量的发动机正好抓住了国家汽车政策中1.6L排量以下的(含1.6L)减半征收购置税的优惠契机,而且1.6L排量也是市场上受政策刺激后销售量最大的车型。
受此利好,航天三菱2009年下半年的销售额迅速回升,达到了11万台,全年销量也一举超过15万台,创历史最高水平。
也就是说,航天三菱在新一代发动机技术上的开发投入已经取得了回报,不仅领先竞争对手,也确立了自己的行业领导地位。
正如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铃木道幸所言:作为一家工业制造公司不能计较一朝一夕的得失,更重要的是要有远见和坚强的信念。相信随着2010年国家对小排量优惠政策的延续,航天三菱还会得到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