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名利:“洋雷锋”卢安克带给我们感动(赵秀峰/原创)我们知道卢安克这个德国志愿者,缘于最近央视“面对面”对他的专访,在此之前,他已经在中国的广西贫困山区帮助孩子学习整整十年光景。如果不是由于接受记者采访,可能人们对他知之甚少,他依然还要默默无闻地继续工作下去。通过他的模范事迹,我们触摸到了一个异样的灵魂,更深更久地思考其思想和行为所带给我们的启发,即使铁石心肠的人也会留下感动的泪水!
雷锋,早已成为国人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始终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这位来自于德国的志愿者卢安克被成为“洋雷锋”,成为人们的美谈,赞不绝口,绝非偶然。在村民眼中,卢安克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给学生们上课不用课本,当地人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外国人会自愿到山里给孩子们上课并且不要钱;在孩子们眼中,他是最好的朋友、老师,是可以一起爬树、在泥里打滚的玩伴;在许多人看来,卢安克就像白求恩一样,是能够感动中国的“洋雷锋”,是很多人的偶像;在他自己看来,他与其他人一样普通,只是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就是卢安克,一位在中国广西山区义务支教10年的德国志愿者。如果借用毛泽东对于白求恩大夫的评价,也是十分恰切的:“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中国传统教育把考试当作法宝,冷酷无情的教育方式,泯灭了孩子的天性,营养的丰富促进了孩子的早熟,提前的成熟都令大人们汗颜。卢安克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们最值得信任的玩伴。不少孩子会爬在卢安克身上介绍:“他是卢安克,我们都叫他老卢,老卢就是我爸爸。”对于即将到来的寒假和春节,卢安克依然会像之前的假期一样到学生家里过。他说:“我会每天去一个学生家,与他们生活,轮流做他们身边的大人。”这种十分亲近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彼此信任基础上的。板烈村的村民离不开卢安克,卢安克也自称是板烈村的一个村民,他称自己已经把这辈子交给了山里的孩子。相形之下,我们时下的支教,既有优厚待遇,又有附加条件,所缺少的就是“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精神。
雷锋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我们的学雷锋活动,还需要更加扎实一些,持之以恒更加难能可贵。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随着金钱的富有而出现精神上的贫困,人们的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企图一夜暴富和成名成家。卢安克义务支教10年,每有记者来访他就远远地躲到学生家里,等记者走后再回学校。他说:“媒体会把我塑造成名人,我只想做好我的事,我不想出名,做名人只会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他的低调,不要报酬,也回避媒体采访,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严格自律的人。
俗语云:感动别人容易,感动别人难。卢安克的事迹一经播出就感动了中国大地。卢安克说:“我不想感动中国,只能是中国感动我。”卢安克和学校里的孩子一起创作的《还有谁在乎我》,曲调轻柔,略带伤感。“你走时我又舍不得,到我走时你还会在乎我吗?我们都不完美,但为了你,我愿意做出来不可能的改善。为了回来,为了在乎你,我不怕失去自己的一切。我心中的愿望已经满足了,而我激动流下的泪也停了……”卢安克给予我们的感动何止这些,感动需要行动,行动需要目标,学习卢安克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