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惠普、富士康、英业达之后,全球最大笔记本制造商广达于日前落户重庆。这些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部投产后,将在重庆形成超过6000亿元的销售值,以及600亿美元以上的进出口额,全球笔记本电脑一半以上的增量将为“重庆造”。
一、重庆引进笔记本电脑巨头大事记
2009年8月4日 “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落户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由台湾代工企业承接惠普订单,生产面向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的笔记本电脑。根据惠普的生产计划,到2012年,该基地生产的外销笔记本电脑产能将超过2000万台,“整机+配套”的产值将超2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目前“1/3重庆工业”。
2009年9月12日 重庆市政府与美国思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全球最大的通信产品制造商思科百亿级通信产品现代制造基地将落户重庆,还将和重庆的一所大学合作建立创新中心,这将是思科在中国内地的第二个研发中心。思科还将推进重庆在中国率先成为“智能+互联城市”。
2009年9月26日,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进军重庆建立产业基地,占地1800亩,投资10亿美元设立年产2000万台的笔记本电脑工厂。
2009年12月27日 “英业达中国大陆第二生产基地落户重庆,使重庆的笔记本电脑生产量达到5000万台,这个规模在中国大陆是最大的。重庆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2010年1月18日,全球最大的笔记本代工厂台湾广达集团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协议,在此协议框架下,广达将把其在中国的第三制造基地放在重庆。广达的其余两个基地分别在上海松江和台湾。
二、重庆承接笔记本制造业的有利条件
1.重庆抓住了笔记本制造业第三次转移的机遇
自笔记本电脑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普及以来,全球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经历了三次迁移。第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笔记本电脑的制造基地开始由日本、美国向台湾地区转移,短短几年时间,台湾地区一跃成为是全球笔记本最大的生产基地,一时间云集了广达、仁宝、英业达等大批笔记本代工厂商,还有像明基、华硕等自有品牌的笔记本制造商,IBM、东芝、戴尔、惠普等笔记本计算机很大部分都产自台湾。第二次是从2000年开始,受大陆经济蓬勃发展影响,台湾笔记本制造厂家纷纷向大陆发展,而经济起步最快的江苏、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则成为台商转移的重点。台商们在大陆建厂,把生产线迁往大陆,其上游的零部件供货商们也随之迁徙,于是便形成了整个产业链的迁移。到2003年年底,50%以上一线厂商的主板产品产地都在大陆生产,前10大厂商的8家落户长三角,大陆取代台湾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计算机产地。第三次始于2008年,受沿海地区产业调整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长三角地区以台湾IT厂家为代表的笔记本制造厂家开始迈出了“西进”的步伐。而2009年惠普进入重庆,更是成为这场西迁的风向标,很快,富士康、英业达等一大批相关厂家纷纷西进,使得重庆一跃成为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
2、重庆预见了笔记本电脑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重庆市非常重视信息产业发展,将其确定为支柱产业,2008年重庆市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815亿,占重庆市GDP比重达16%。根据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09年信息产业将突破千亿产业链,到2012年,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3000亿元,使其成为真正的重庆市第一支柱产业。在世界金融危机下,全球电子产品销售值大多出现30%-40%的负增长。但是由于面板显示器、无线通信、微处理器等关键技术的进步,笔记本电脑使用更方便,价格更便宜,市场需求量也急剧增加。2008年笔记本全球销量1.6亿台,预计今后两年全球笔记本电脑需求量将翻一番,达到3.2亿台。重庆敏锐地看到笔记本电脑将成为金融危机后的重要增长点,重庆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选择与世界上最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合作。惠普、富士康、英业达等IT巨头也看中重庆的巨大发展前景,在对印度、马来西亚、中国大陆沿海地区进行考察比较后,纷纷决定到重庆发展。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大批笔记本电脑项目落户重庆,并非沿海产能向内地的简单转移,而是未来全球产能在重庆的落地生根,重庆做的是全球的增量。
3、重庆具有发展笔记本电脑制造业的独特优势
重庆市长黄奇帆把重庆的优势总结为“三低两平一高”
所谓“三低”,指重庆的劳动力成本低;油电煤运、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低;有西部大开发等各种优惠,财税成本低。目前,重庆平均地价在东部的40%左右,工业用电、用气、用水价格在东部的60%左右,劳动力成本是东部的65%左右,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成本仅相当于东部的60%。重庆是内陆优惠政策最集中的地方,西部优惠政策、三峡库区特殊政策和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相互叠加,政策优惠程度和落实执行力度不亚于当初的深圳、浦东特区开发。鼓励类产业一律执行企业所得税率15%政策,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10个百分点。
所谓“两平”,指进向物流成本和出向物流成本(加工贸易产品所需要的零部件运进成本,产品做好后要运往市场的成本)至少与沿海持平。电子信息产品70%-80%是通过航空运输,而从重庆到美国、欧洲的航空距离,其实与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差不多。其余20%-30%的货运量仍需借道上海转运。重庆已得到铁道部支持,增加一趟集装箱专列,只需一天就能直接到达上海装船出海。兰渝铁路3年后将建成,重庆也将因此进入“欧亚大陆桥”快车道,到鹿特丹只需要12—13天时间,重庆到欧洲反而比沿海地区近了,今后沿海地区的货物甚至要通过重庆运到欧洲。重庆有内陆保税港区的优势,所有零部件均可视同出口,可以退税,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所谓“一高”,指重庆高水平的服务贸易平台。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在未来3年内,惠普、富士康生产所需的配件70%可由当地供应。重庆市计划在2010年1月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构建一站式审批、服务系统,专门为这些项目服务。同时,今后将专门修一条连接西永到机场的专用快速通道,确保货运畅通;此外,还要培训一大批农民工和中专生等各类人才,满足用人需求。
此外重庆还有市场优势、园区优势、人才优势等等。
市场优势:目前,中国沿海及东部城市的PC生产趋于饱和,其销售量的高峰时期也随之过去,下一轮PC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便是内地市场,即中西部的二、三级市场。以重庆为中心,辐射周边800公里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惠普等跨国公司而言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园区优势:重庆推动成立的三个开放“平台”,包括国务院已经批准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向国家申请报批的两江新区。正在建设的西永出口加工区。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成立于2005年8月,总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由“六园一区”(芯片园、软件园、PC园、光电园、配件园、配套园、生活区)组成,园区交通便捷,今后将专门修一条连接西永到机场的专用快速通道,确保货运畅通。内水、电、气、通讯等各项配套设施功能完善。目前产业发展方向为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信息产业、计算机产业、平板显示产业、电子元器件产业、与信息产业相关的配套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及汽车电子产业等。政府规划将西永微电园打造为一个闻名全国甚至在世界有名的西部硅谷。
人才优势:西永微电园周边有大学城,15所大学源源不断的提供大量的人才要素。政府还计划组织中等学校,开设笔记本电脑培训课,培训一大批农民工和中专生等各类人才,满足用人需求。
4、重庆拥有一支高素质招商团队,招商引资策略得当
2000年,重庆市就成立信息产业局,选择了以发展笔记本电脑整机生产,带动零部件的生产,并派出5个商务团队跑遍世界各地广撒网。2008年,黄奇帆带上了薄熙来写给惠普总裁的亲笔信,来到了位于美国的惠普总部,与惠普总裁会面。通过这次拜访,惠普总部表示将派出考察团到重庆考察。在考察团到重庆之前,重庆专门请来了一个专业的团队,对重庆的物流、成本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针对企业落户担心的各种问题,站在企业的角度,一一提出了解决的方案。薄熙来四次接见惠普高管,给对方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重庆还成立了200名成员组成的谈判团队,专门负责惠普项目,在此期间,主要通过电子邮件与惠普保持联系,在2008年的10月9日晚上,重庆与惠普正式签约,确定惠普内销的400万台笔记本电脑项目落户重庆之前,共发了500多封电子邮件。2009年,重庆乘胜追击,再次说服惠普将年产2000万台外销基地建在重庆。2009年春节前夕,黄奇帆带领重庆团队走进台湾,亲自说服富士康的掌门人郭台铭到重庆生产电脑整机,为惠普代工。之后继续引进英业达、广达等代工企业,并以之为载体,引进其他知名笔记本品牌。可以说,重庆选择了以惠普、思科等跨国品牌公司为核心,进一步引进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著名代工企业,以此带动众多配套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的招商引资策略。
三、重庆打造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的影响
首先,对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这批笔记本电脑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形成5000亿-6000亿元的销售值,其中包括电脑整机、零部件和服务器等,信息产业将成为重庆工业的第一支柱。再过5年,重庆工业销售值预计将达到2万亿元,其中信息产业的产值将占到1/4以上。
其次,有助于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大大增加进出口贸易量。三四年后,笔记本电脑项目带来的进出口贸易额每年将达到约800亿美元,在重庆目前进出口总额上翻三番。
第三,对整个中国大陆信息产业的布局产生影响,缩小内陆与沿海在信息产业上的差距。目前全国笔记本电脑生产量大约有9000万台,生产基本上都在沿海,重庆笔记本电脑异军突起后,将使全国信息产业的布局相对平衡。
第四,有助于重庆工业、服务业、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的协调推进。笔记本电脑项目投产,将带动重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每年将产生几十万吨的航空货运量,将带动航空物流;与之相配套,集装箱运输、专用高速通道等建设也将加快,对货物进出口涉及的海关、商检等也提出更高要求。而笔记本电脑的大进大出,会带来几百亿的货币结算,这将促进重庆金融业、服务贸易业的发展;此外,笔记本电脑项目还会涉及三四十万人的就业问题,解决这些就业人员的吃、穿、住、行、娱乐等,都将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五、重庆引进的这几批电脑项目还将促进信息产业的垂直整合。以前,这些IT巨头要么只生产电脑整机,要么只生产电脑零部件,没有合起来做过,到重庆后,他们却从整机到零部件一古脑全都干,实现了笔记本电脑在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调整。
第六、重庆引进笔记本电脑项目,还实现了加工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结合。“以前,国内生产的笔记本电脑,结算没有放在国(境)内,全部都交给新加坡或香港去做,现在,重庆产笔记本电脑的结算全部在重庆进行,这样,重庆就成为跨国公司离岸金融的结算地,实现了加工贸易基地和离岸金融结算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