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帅刘裕和功成身退 自主品牌成遗憾


    

   “公司没有规定我什么,但我给自己定了个原则,不再对外发言。”因年龄关系退休的原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刘裕和对本报称,笔者想让他成为本报2010年“我这10年”大型系列报道的专题的核心人物时,刘裕和婉言谢绝了记者的要求,“这几天我要去十堰(原东风总部)见见同事、同学,然后再回广州家中。”
      原东风日产销售总部副总本部长陈斌波接替刘裕和出任东风本田新的执行副总经理。

     坦然面对退休

     在东风汽车集团规模空前的调整过程中,刘裕和恐怕是最为坦然的一位,在一再推迟退休时间后终于能过上自己的生活,对于何时“何时将退休”的提问十分坦然:“我的职业生涯快结束了,在适当的时候我会全身而退。”

   刘裕和温文尔雅,具有儒将风采。
     在职东风本田的过程中,无论多么辛苦,出生于1958年的刘裕和总是神采奕奕的出现在媒体的前面,完全不像是个年近60的“老人”,笔者非常清楚的记者,在2009年初新思域北京上市会上,被记者们连续折腾了2个多小时的他依然十分耐心配合记者的拍摄:“没问题,你们说怎么配合我就怎么做。”
     作为东风本田汽车公司中方一把手,外表瘦弱的刘裕和无论是在记者眼里,还是在员工心目中,都是一个诚恳的长者形象,被称为“大刘总”(主管销售的副总刘洪被称为是“小刘总”)人缘极好,也被媒体称为是儒将。他也非常注重家庭的人,还是在那次思域的上市仪式上,刘裕接受采访时坦言,希望退休后做三件事:含饴弄孙、游历世界、看书。“本来还有一件事是赡养老人,但这一愿望因为母亲于2007年的去逝而成为遗憾。”说完这句话,刘裕和的眼眶中分明闪动着泪光。现场包括本报在在内的记者闻之,无不为之动容,一阵静默之后,全场掌声鹊起。
    工作繁忙的刘裕和也不忘“忙里偷闲”,除了高尔夫球外,他还是个足球迷,一次采访的中途,他对记者连说抱歉,中断采访脱下工作服就冲到工厂的足球场上,和20多岁的一帮小伙子参加比赛,一个多小时后带着两粒进球重新回到采访间,继续谈笑风生,根本感觉不出是已经是57岁的老人了。

  
     全力维护公司利益

   刘裕和出身并不显赫,1971年,下乡三年后的刘裕和成为二汽(后改名为东风汽车公司)发动机厂缸体车间工人。7年后,自学成材的刘裕和踏入清华大学。毕业后,刘裕和再次走入湖北十堰的大山,成为二汽的一名技术员。1994年,参与东风与本田从零部件到发动机,再到整车的合作谈判,并先后成为广州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1998年)中方掌门人,但他真正广为人知的是其在2003年后出任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后。

    2009年广州车展是刘裕和最后一次在媒体前露面。
     刘裕和内心并不想抛头露面,是典型的工作模式驱动,东风的两任总经理苗圩和徐平都多次对刘裕和表示,从发动机厂到主机厂转变之后,作为掌门人的刘裕和必须高调,尽管如此,刘裕和虽然频频出现在各种发布会和形形色色的会议的台前,但严谨、朴素的作风丝毫没改变,也毫不犹豫的维护公司的利益。在去年9月的思铂睿的上市仪式上,面对本报记者“发动机和波箱与雅阁一样,怎么称得上是高端?”的提问。”他立马就回答,“王灿彬啊!排量和高端不一定有直接关系,宝马3系还搭载了2.0L的发动机,但并不影响其高端性。”

 
   产销联动 小市场大份额
    成立之初的东风本田远没有现在风光,公司的首款车型CR-V在下线的前一天才获得国家批准的生产资格许可证,2006年大规模爆发的CR-V尾部下沉事件、上市初期思域面临的高价质疑和2007年第三代CR-V上市后,经销商私下的加价行为,均对成立之初的东风本田产生负面影响。
   刘裕和和带领团队,顶住了压力,并成功了创造出了“紧凑型产销联动体制”、“小市场、大份额”的模式。前者即即销量略大于产量来设计。比如,2007年是以10万辆的资源配置应对12万辆的产销量;2008年5月份前是以12万辆的资源配置应对15万辆的产销量,5月份之后是以14万辆的资源配置应对16万辆的产销量,2009年是以18万辆的资源配置应对20万辆的产销量。后者是指公司旗下的三款车瞄准CR-V、思域和思铂睿面临都是小众市场,但均做到了细分市场的大份额。
  2008年,在大市不好的情况下,东风本田在年中和年底两次调高销售目标,全年销量164216辆,同比增幅29%,是行业整体增幅的4倍多;2009年东风本田全年实现销售210600辆,同比增长28.2%,超额完成调高后的20万辆的销量目标,并首次跨入20万辆俱乐部,晋升为主流企业之列。
   更为主要的是, 东风本田的这种体制是保证了其强大盈利能力,据悉,在2008年,东风本田的纯利润之多是整个行业之最,2009年在CR-V热销车型的带动下,利润自然水涨船高,东风本田也给股东东风汽车和本田汽车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本田的高层就私底下称,“中国挽救了本田全球。”

   
  遗憾:自主品牌

     功成身退的刘裕和给东风本田留下了一个出具规模和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公司体系,但他心中或许还有些遗憾,其中之一就是东风本田的自主品牌项目。据悉,东风本田自主品牌的工作已经正式启动,东风本田汽车研究中心已经在年初正式成立,正在进行招兵买马。刘裕和也曾在多个场合称,“关于自主品牌,,我们一定会有所作为,我现在又加了一句话,我们已经开始启动了,只是具体什么时候能够投放市场呢,现在恐怕还需要假以一定的时日,现在我还不便明示。”
   在有次接受本报独家采访时,面对记者“自主品牌是政治行为还是经济利益呢?”刘裕和罕见为记者翻开了合资合同,“我们自身需求,而非其它方面原因,我们在和本田合作之初,就白纸黑字的写下了要成立自主品牌要求。”他说,公司现在的发展壮大,也将自主品牌培养人才 。
   此外,本田在华的另一个合资伙伴广汽本田也早于东风本田启动了自主品牌项目,本田在合资公司堪称最开明了。“除了车型少,本田也意识到,20年日本市场上,充斥着的是外国品牌,但现在都是日本品牌占主导地位,中国未来的市场也必将是中国品牌主导,与其阻止,还不如分享其中的利益。”刘裕和称,当然,本田的“开明”也与刘裕和的大力沟通密不可分。
   自主品牌对合资企业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广汽本田的自主品牌“理念”亮相了3年还未真正量产,一再延迟其上市日期,国内还没有一个合资企业企业的自主品牌获得成功的先例,何况时间更短的东风本田?这个任务就交到后来者陈斌波的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