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一号文件为什么难破城乡收入差距?
自2004年中央出台惠农的新世纪第一个一号文件以来,到今年为止已连续七年出台惠农一号文件。每年的惠农资金也增加很快,目目前已达到7000多亿。从中央层面可以看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但从另外一组数据来看又极令人担忧2004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却在逐年扩大。在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1∶1,收入差距6485.2元,而两年来城乡收入差距从绝对差距来看每年达到1万元以上。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31∶1,收入差距达到11020元。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但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达到10%左右,城乡收收差距不断地拉大。当然如果估算出实际的差距,比上述数据还要大出不少,因为目前统计的城镇居民收入只包括可支配性收入,不包括城镇职工享有的公费医疗、教育补贴、养老待遇等项收入,而这些农民遇到要么没有,要么数量与城市居民没法比。
我们不禁要问,国家对三农工作这么重视,每年也投入数千亿并且逐年增加,为什么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倒是愈拉愈大?核心原因主什么?如何扭转?
我们从农民的两个主要收入来源来看一看原因是什么。农民的主要收来源包括卖农产品的收入与打工的收入。
第一个原因,卖农产品的收入由于粮食生产太多,价格一直难以涨上去,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卖粮食收入,粮食是其核心部分。
但近年来我国屡爆粮食产量创新高,目前粮食产量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根据农业部的统计,200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06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已实现连续6年粮食增产,首次实现连续3年超万亿斤。从国家层面来讲,这是一场大好事,中央承担粮食安全重任,粮食的充足生产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支撑。但从经济学的基本规律来讲,物以稀为贵,农民生产这么多的粮食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多了,就变得不值钱了。目前一个很怪的现象是,本来粮食是最重要的物质但由于生产的太多了,反倒变成最不值钱的东西了,我国粮食生产大县一般都是财政穷县。古人云“人是铁,饭是钢”,古人又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但在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早已远远超出该阶段的实际有效需求,导致粮价太低,不但浪费严重,而且粮食消费远远超过该阶段的实际消费水平。所以如果我国涉农政策出台过多鼓励农民进行粮食生产的政策,也是农民收入难以提升的核心原因之一。
第二个原因是农民外出打工的工资增长永远赶不上城镇居民工资增长的速度。
农民收入的另外一个来源是在城市打工的收入,目前已占到农民收入来源的40%多。但这一部分收入增长潜力有限。原来很简单,农民在城市打工,一般都是从事的低报酬而城市居民不愿意从事的职业。所以即使他们的工资也可以上涨,但却永远赶不上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从这一块来讲,可以未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占得愈来愈大,但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增长速度永远占下风。
第三个是农村工业化与创办中小企业的收入与城市相比差距很多,原因是获得的金融支持与服务与城市相比差距甚大。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不少地区的农民可以通过创办乡镇企业来实现收入增长。但近年来整体农村创业环境很差,因为面临着用地、环保等各种各样的约束限制,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也难以有所作为。再加上农村的中小企业很难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支持,所以农民通过创办中小企业实际农村工业化来增加收入的机会也难以与城市相比。
第四个原因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土地通过征地被拿走,而土地增值收益大多数农民却被排斥在外。
农民最重要的资产是土地,土地通过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会产生很大的增值,很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又有一个征地政策,一块土地如果发展工业了,用于城镇建设了,通过征地就拿走了,农民只能获得极低的价格补偿而却被排除在增值享受之外。 发展城市与工业都需要工地,这些土地都是使用农民的地,目前城市发展95%以上是通过征地来实现的,而地方政府每年卖地的收入每年都有大幅度上涨,在1997-2008年地方政府仅从土地出让金中就获得5.2万亿的收入,而2009年中国土地出让金总金额达1.5万亿元。这些钱都是通过卖农民的地获得的,按95%的土地来自农地,农民的最重要的资产土地的增值1997至2009达到6.365亿,这些收益却都与农民无关,虽然农民是土地的主人但增值部分农民被排拆在分享之外。原因是户籍制度农民被排拆在城市之外。
所以分析下来,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基本上都要弱一大块,这样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自然就愈来愈大了。
从目前来看,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可以部分缓解这个愈拉愈大的城乡差距。第一条是减少农民,让更多的农民来到城市居住。国家政策在今年的1号文件已开始做了。第二条是对农民最重要的资产:农村土地,要实行特殊政策,取消目前的征地政策,采取农地直接入市政策,要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农民可以以参股或者是直接经营。这个由于触及目前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奶酷,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我国的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初,早期的乡村工业化并没有征地一说,相关的征地政策还没有建立起来,各村可以用自己的土地建厂房出租,这些工业发展起来后农民就可以凭借自己的土地获得一部分租金收入。所以该地的不少农民是宁舍城市户口而保持农民户籍的,原因就是农民没有被完全排除在工业发展的分红之外。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一号文件为什么难破城乡收入差距?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