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看到央行近期多次表态不会改变货币政策,但是调整准备金率的行为如此仓促,这种躲猫猫的政策行为充分说明,在经济日渐复苏的同时,通胀预期却日渐增强(注:这是官方语言,实质上现在不是预期,而是通货膨胀现象日趋严重,仅仅是没有到达恶化的程度。),铜铝棉花等期货品种价格在高位横盘,久调不下,都是对宽松政策不退出的预期在作怪,因此有资金在高位支撑。且一季度是历年信贷投放高峰,1月份以来的银行新增信贷过猛,引发央行政策的迅速变化。
央行此次突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传达了三个信号:
一是中国正式开始退出错误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刺激的复苏路径,并试图回收一年来持续极度泛滥的流动性;
二是面对不断高涨的物价,政府已经无法再说没有通货膨胀了。虽然短期通胀恶化的风险仍然较小,但是资产价格上涨风险已经非常严重,铜价居高不下,棉花久涨不跌,这都是危险信号;
三是在宏观经济稳步回升的过程中,依靠投资保增长的错误的经济刺激方案,已经走投无路,而且这个刺激还导致了通胀的产生。很简单,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要灰溜的收场了,经济复苏的预期已经透支,生产过剩性的繁荣梦,已经彻底被贸易保护主义打破了,现在事急从权了,才知道重新寻找新兴战略性产业这个救命符而已。只不过绕了一个大圈子后,才回归正道,这已经再次证明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话:人间正道是沧桑!
肖乐义先生在去年年中时就说过,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现在已经可见一斑。2010年第一场调控之“雪”来得如此之早,倒也令人始料未及的。央行如此手忙脚乱,匆匆忙忙收紧货币政策,就说明了去年瞎放贷引起了什么恶劣的后果。我个人观点,因为去年信贷大增,今年信贷存在配套的刚性需求,无法立即降下来,所以收紧流动性就成为必然的选择。除了积极政策引导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之外,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部分,如果这些流动性进入股市而不进入商品市场,不进入社会流通领域,有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物价上涨与大宗商品上涨,都不是好现象,但股市扩容与上涨,都只在虚拟的转圈,这还是不错的选择。
存款准备金率的突然调整说明什么?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