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私营经济日益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解决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区保增长、扩内需的重要支柱。根据工商部门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区私营企业总数突破3万户,达到30845户,占我区全部企业数的76%,为国有企业数量的9.8倍;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占全部企业注册资本的40%,为国有企业注册资本的3.12倍;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16万户,平均每11.3户居民拥有1户个体工商业户。2008年底,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达57.5万人,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52.6%,占城镇从业人数的67.5%。为了进一步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保增长、扩内需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工商部门的配合下,就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历史、现状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1998年以来,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资金实力显著增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根据工商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区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户数由1998年底的9.7万户发展到2008年底16万户,增长了65%;个体从业人员数由1998年的15.2万人发展到2008年的27.8万人,增长了83%;注册资本由1998年的99061万元发展到2008年的555403万元,增长了461%(参见表1)。十年来我区个体工商户的资金实力和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水平显著提高。有相当部分的个体工商户发展成了私营企业。
年份
|
户数(户)
|
从业人员(人)
|
注册资金(万元)
|
1998
|
96971
|
151962
|
99061
|
2000
|
81061
|
133281
|
108874
|
2005
|
110063
|
186130
|
190631
|
2008
|
160032
|
278047
|
555403
|
数据来源:自治区工商局个体私营企业处
|
私营企业发展情况。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数由1998年底的4790户发展到2008年底的30845户,增长了5.4倍;私企雇佣人员数由1998年的6.2万人发展到2008年的21.8万人,增长了2.5倍;注册资本由1998年的25.9亿元发展到2008年的624.4亿元,增长了23倍(参见表2)。数据表明,我区私营企业数量迅速扩大,平均资金实力显著增强。截止2008年底,全区平均每4家企业中就有3家是私营企业;平均每10元企业注册资本中就有4元是私营企业的。
表2 1998年到2008年宁夏私营企业发展情况
年份
|
户数(户)
|
雇工人数(人)
|
注册资金(万元)
|
1998
|
4790
|
61821
|
258941
|
2000
|
7129
|
86636
|
542962
|
2005
|
18778
|
233752
|
2293856
|
2008
|
30845
|
217660
|
6244245
|
数据来源:自治区工商局个体私营企业处
|
分析表明,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受国家经济政策影响较大。1989年,受全国通过膨胀、经济秩序混乱、政治风波等因素影响,国家开始治理整顿,抽紧银根,我区个体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当年个体工商户数量、注册资本数、从业人员数分别比上年减少了20%、30%和25%。1991年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把“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作为主要改革方向,对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当年全区个体工商户户数、注册资本和从业人员分别比上年增长17%、13%和16%;私营企业数量、注册资本和雇员人数分别增长了27.5%、24.4%和21.9%。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当年私营企业数量、注册资本和雇员人数分别增长30.7%、49.0%和17.4%,许多个体工商户注册成为私营企业。1999年和2000年,受国家西部大开发重大利好政策影响,加上修改后的《公司法》降低了注册资本门槛,私营企业注册数量增加幅度明显提高。从2008年9月开始,国家工商管理局免除个体工商户“两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同样进一步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第二,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受宏观经济景气状况影响较大。如前所述,1989年,受全国通过膨胀、经济状况恶化而导致个体私营经济规模大幅度萎缩。2003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抽紧银根、地根“双紧”政策影响,我区个体户数量有一定萎缩。好在我区及时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并适时启动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抵消了国家“双紧”政策对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同时,国家这次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实施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对我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冲击。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区私营企业大幅度减少用工数量,年底雇工人数同比减少了11万人,减幅达45.4%!
第三,我区个体私营经济资本实力显著提高。1998年到2008年,我区私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由54万元发展到202万元,几乎翻了两番,人均资本量由4.2万元增加到28.7万元;个体经营户的户均资本规模由1万元增加到的3.5万元,增长了2.5倍,人均资本量0.7万元增加到2.0万元。个体私营经济的平均资本实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个体私营经济平均解决一个社会就业需要的资本量也显著增加。以私营企业为例,人均资本量10年增加了6倍:1998年平均4.2万元的私营资本就能解决一个社会就业;到2008年,平均28.7万元的私营资本才能解决一个社会就业。
第四,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调查表明,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一是经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普遍。部分企业经营理念中存在严重的机会主义倾向,碰到问题不问法律问官员、经营困难不找市场找市长的问题比较普遍;实行公司制的私营企业比重虽然上升较快(2008年底,我区公司制私营企业26927户,注册资本610.32亿元,占私营企业总数的87.3%和私营公司注册资本总数的97.74%),但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依法治理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二是应对危机的思路存在偏差,向员工转嫁风险的倾向比较明显。经营不景气的时候,不是首先从经营管理上找问题、压成本、找出路,而是首先想到裁员。员工与企业缺乏“共同愿景”和有效的利益机制联接,核心员工不够稳定。三是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都比较弱。许多私营企业缺乏科技竞争意识,广普性技术成果应用尚且不足,专利技术创造能力和转化能力就更弱了。四是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依然严重,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个体私营企业存在融资困难;国有商业银行事实上存在的信贷偏好,严重影响了私营企业的正常融资。五是受私企员工薪酬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影响,我区私企难以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六是我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环境较差,有50%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对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服务不满意;有60%以上的企业认为收费负担偏重。
三、促进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无论是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远目标来看,还是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眼前需要来看,都必须保持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势头。从我区来说,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我区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一)引导个体私营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要着力促进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六个转变”,推动个体私营经济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社会资本的实际效益。在核心能力提升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实现由资本扩张向市场扩张转变;由提高业主社会地位向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社会地位转变(以此吸引人才、共谋发展);由以成本价格竞争为主向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转变。在社会资本发展方面,要正确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解决问题的重点由“找市长”向“找市场”转变;寻求外援的重点由“要专项资金”向“找专利技术”转变;企业社会关系的重点由主要依靠政府关系维系发展向主要企业共生关系维系生存、主要依靠企业核心员工圈以及过硬的经营管理维系发展转变。
(二)帮助个体私营企业拓宽发展领域,增强盈利能力。进一步拓宽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领域,一要在为主导产业做配套中拓宽发展空间,注意引导更多的私营企业勇于、善于为龙头企业做配角、为主导产业做配套,在提高我区整体产业竞争力的过程中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合理的利润空间。二要在做精、做深农产品加工销售中拓展发展空间,在清真食品制造、清真牛羊肉、枸杞、红枣、牛奶、马铃薯、小杂粮等农产品的保鲜贮藏、精深加工、分级包装、销售配送过程中拓宽市场领域、延长产业链、增加技术含量;三要在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中拓展发展空间,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在便捷运输、专业物流、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工业设计、专业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领域寻找商机,加快发展,成长壮大。四要在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方面拓宽发展空间。纵观居民消费升级的历史,其实质上是由家庭消费为中心向以社会消费为中心的演变历史。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不仅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是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要从我区实际出发,按照衣、食、住、行、教、娱的顺序逐步促进家务劳动的社会化。
(三)为个体私营企业健康发展优化融资环境,提供政策支持。首先,要把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相结合。一要利用财政资金设立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专项基金,如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贷款担保基金、科技成果转化扶持基金等,采取滚动使用模式运作。二要采取基金担保、联户担保等方式取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三要鼓励有条件的私企通过发行股票上市募集发展资金。四要在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贷款担保基金等有财政资金注入的基金运作中,注意与金融机构的信贷扶持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资金合力扶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同时,扶持私企发展的有关专项资金,必须确保首先给那些银行信用记录好的企业使用,引导私企增强诚信经营的意识。其次,要把增加投入和减轻负担相结合。鉴于连续多年财政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的实际,税务部门要全面梳理、兑现已有的减免税政策,给个体私营企业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大清理和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收费行为的工作力度,查处乱收费行为,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专业优势,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再次,要把强化创业扶持与降低准入门槛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创业平台,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地工业园区,为民营经济提供同等的发展空间和服务;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合理安排必要的场地和设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自治区有关部门要为创业人员提供工商、财税、融资、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自治区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免费提供个体私营企业“创业培训”,通过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酝酿未来高素质的中小企业。与此同时,要简化登记手续,除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规定的行业,以及地方和部门规定的少数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外,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登记前置一律取消,改为登记备案。进一步简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程序,逐步推行“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反馈”的并联审批制度,减少报批环节,做好窗口服务。对科技咨询类民营企业试行预备期制度,即科技人员和分流、下岗、失业人员在申请设立非公司制企业过程中条件尚有欠缺,但在短期内能够予以完善的,可先行核发有效期为1—2年的营业执照,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正规企业对其实行预备期管理。预备期企业享受新设立企业应有的各项优惠政策,并在预备期内视为非正规劳动组织享受社会保险过渡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