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丞相说管仲(二十一)


    这儿刚打完,国家领土扩大了吧,转眼之间公元前681年,这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之下,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国的一个叫北杏的地儿,聊城,在北杏的这个地儿会盟,商讨安定宋国之计。结果这回遂国,山东肥城,也被邀请。遂国没来人,请你你不来对不对,管仲一想打,然后转过年来,就把遂国也给消灭了,齐国领土又扩大一块吧。聊城归他了,肥城也归他了。刚才咱们讲那个济南也归他了。齐国的地盘日益渐长。
    但是我们要注意,鲁国也没有打败仗啊,连续三次鲁国都取胜了,但是此时的鲁国毕竟国小,仗打赢了,但是国家怎么样,你赢了战争,输了钱啊。对不对?你打完仗,所有的人都死光了,地也不打粮食了,国家的实力削弱了。所以这个时候鲁国就想,算了,跟齐国和好吧。双方决定在柯地会盟,双方达成和好协议,从此以后谁也不打谁了。
    那么这柯地会盟啊,两个国家,按规矩是这样的。齐桓公和管仲坐在台上,因为这柯地在哪儿呢,在山东的东阿西南,齐国的地盘。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知道,因为是齐国的地盘,由管仲来主持,主持谁的会议呢,齐桓公和鲁庄公,俩人得面对面地坐,按规矩上面只有三个人,一左一右,然后中间是管仲。但是这中间就出事儿了,管理随员的这个人,就是谁上去,谁下去,那儿得有一个站岗的人,就是这个站岗的人,这个傧相啊,他在那儿站着岗呢,这鲁庄公啊,带着谁呢,带着手下一个叫曹沫的人,曹沫,带着一块上去。这傧相刚刚一张嘴说,您不能上,只能庄公上去。只能国君上去,您不能上去。曹沫长得有点邪乎,他那眼睛比较大,而且眼珠子往外鼓着,平常就挺吓人。他眼睛一瞪,牛眼睛似的,很害怕。傧相吓得往后一退,曹沫上去了。上面就四个人了。齐桓公呢,一想上来就上来吧,无非就多一人呗。所以俩人就跟那儿说话,说话就达成协议。已经达成协议了,正要落实这个事儿,已经达成协议了,得写竹简上、木简上,正准备写的时候,曹沫突然之间从身上拔出随身携带的匕首,那个时期打仗都用的是长矛大刀,随身携带的匕首,那是每个汉族人身上都会有的。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左手抓住齐桓公的衣领,你们齐国太过分了,我今儿要把你宰了你信不。说时迟,那时快,管仲赶忙插到两人中间,你要干什么?我要报仇啊。这时候,齐桓公知道不妙,好汉不吃眼前亏,我让你,算了,你有什么要求说吧。我要求你把襄公时期占领我们国家的领土,全都给我还回来,写上,齐桓公赶紧写上,不写那儿顶着刀子呢,赶紧写上,写上了。然后一式两份啊,你拿走一份,我拿走一份。人家鲁国军臣二人,转眼之间,消失在路上。没了,人家走了,高高兴兴走了。
    齐国君臣二人——齐桓公、管仲,俩人灰头耷脑的,回到了临淄。这咋办呀,拿这个合约,城下之盟,怎么交待给国人,当时一回国,一听说签了这合同,大多数人都嚷打,太过分了,还拿刀逼着咱国国君呢,这做得有点过分了,揍他。这时候管仲说不能,不管他是不是城下之盟,不管是不是刀下之盟,咱们签了就得落实,把咱们说好了还他这四块地,还了。立马还了。
    管仲一看,还了以后,天下人看真还了,很多人竖大拇指。转眼之间,管仲得到甜头,马上命令,咱想当初襄公时候还打过魏国,占领过魏国几个城市,也还他,还了,咱还占过燕国几个城市,也还了,还占过宋国几个城市,也还了。齐国的地儿转眼越来越小。地儿是小了,但是名声好了。
    话说,还是在这年,公元前681年,齐桓公还在甄这个地儿,招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后来宋国没来,宋国来了以后违约,签了合同不做。公元前680年,齐桓公伐宋,周王室周天子派一个叫单伯的人,也亲自不管带几个人吧,带领王师几十人,站脚助威,你别看这王师几十个人,那是周天子派来了,我坚决支持你,就这么个意思。就是说真理我说了在你这边,结果这一打宋国屈服了,这一屈服,鲁、宋、陈、蔡、卫都已经屈服。不屈服的那几个国家谭、遂灭了,这时候只有郑国还处在内乱之中。
    那么内乱之中怎么办呢,当时管仲就建议齐桓公,调解郑国的内乱。郑国的内乱一调解,很快就解决了。郑国人,郑国的君臣也开始也开始臣服。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管仲又建议齐桓公联合宋、卫、郑几国,又请周王室参加,又在甄这个地,甄城继续会盟。王室也来了。到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又召集宋、陈、卫、郑又在在甄这个地儿会盟。然后到公元前667年,齐桓公见郑国已经屈服,然后又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很多很多国家,在哪儿呢,就在宋国的幽会盟。
    周天子这次是派召伯前来参与这个会。那么这个幽地会盟,当时不但周天子派人来了,派的这个召伯,召伯这个召字你得知道,那是非常有名的,那是天子下面的重臣之一,他的身份、地位不一样。所以这次的会盟,我们说是齐桓公霸业达到了一个顶峰,霸业确立。但是我们要说这霸业确立难,保霸业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