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真查严究哪来警示效果?


 

没有真查严究哪来警示效果?
 
针对有媒体指出并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教育局长免职前大规模调整调动教师”事件,河北省武安市25日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通报了调查组目前确认的教育局原局长冯云生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个人决定重大事项和违背组织要求、违反干部交接纪律等问题,要求各级干部吸取教训,并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新华网)
武安市原教育局长“被免职当夜突击调动上百农村教师进城”,涉嫌权钱交易的消息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当地有关部门迅速建立调查组,并在短短数日内便作出违反组织纪律但未发现权钱交易的回应,并随即召开专题警示教育大会,真可谓雷厉风行。
然而,“突击调令”事件披露后,无论是涉事局长冯云生信誓旦旦的自我辨白,还是调查组言之凿凿的调查结论,大家都投去了不信任的目光,不少人质疑冯局长在离职之时突击调动253名教师的动力从何而来,更有人不无讽刺地提议,给最牛教育局长颁发“廉政奖”。
的确,这是一件不寻常的事件,冯局长自证清白,甚至自称在12年任期内从没收钱收礼,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问题在于武安有关方面的态度似乎过于暧昧,可以说是查得马虎、处理得敷衍。找几个人谈一次话结论就出炉,即使对其违反组织原则的“错误”都未见明确处理意见,这样的警示教育大会能有什么警示效果?
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使然,但能否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指导思想,对违规违纪违法者真查严责,“杀一儆百”,无疑是一大关键。而据冯本人透露,自己当局长12年,所有调动全都一个人说了算,从不召开局务会议讨论,当地官场积弊可见一斑。
在处理“突击调令”事件上,武安有关方面“雷厉风行”作出回应的背后,总让人隐约觉得有某种无难以言说的“苦衷”。如果不动真碰硬,这样的警示会议,至多告诉大家,想怎么做还怎么做吧,不用担心,只要今后注意影响,别把动静搞得像冯局长这么大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