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小心陷阱!


创业板:上天堂,还是下地狱?

 

 

 

 

导语:

中国的创业板九年磨一剑,其发审会于 2009920正式启动,审核第一批企业“过会”。这一切都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有媒体大呼“创投行业春天将开启”……而在等等这些不绝于耳的欢呼声中,姗姗来迟的创业板能否真的“芝麻大开门”、避开暗布的层层陷阱,在中国复制纳斯达克的财富神话呢?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正文:

 

创业板芝麻开门

2009726开始,位于北京金融街的中国证监会,访客比以前增加了数倍。因为酝酿了10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拉开了大幕——证监会开始受理中国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申报材料。截至当天下午五点,38家保荐机构推荐的108家企业,首批向证监会提交了创业板上市申请。10天后,这个数字增加到了200家。中国的中小企业对创业板的热情出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因为这个数字比预计的超出了一倍还多。

申报仍在继续,这也就意味着申报的企业数会继续增多。如果不出意外,到10月底之前,第一批登陆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公司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挂牌上市,在中国资本市场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他们将成为聚光灯下的明星。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资格登陆创业板。对打算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证监会早已公布了在主体资格、股本、盈利、资产、主营业务、董事、管理层和实际控制人、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等各种硬性指标的规定。除此之外,证监会在创业板设计之初,就已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做了定位性规划,被业界简称之为“两高六新”,也就是要符合“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以及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特征等。

从公开渠道分析这些已经向证监会提交申请的公司,你会发现它们大多属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现代服务、现代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不难看出,这些企业特点与证监会所提出的“两高六新”有着高度的契合。创新,是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

而在此之前,投资者也已经对创业板表现了极高的热情。从715日起,在很多证券营业部,来登记开户准备到创业板冲浪的的投资者络绎不绝。

创业板市场的天堂之门正在打开。

  

纳斯达克的诱惑

毋庸置疑,美国纳斯达克创造的无数财富神话,成为今天中国上百家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者们,如潮水般涌向创业板的冲动之源。

作为全球创业板标杆的纳斯达克,创造了无数的财富神话。微软、思科、因特尔等这些今天的世界级巨无霸企业,无一不是因为早先达不到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要求,转而从纳斯达克开始了神话般的资本之旅。现在,英特尔的处理器在全世界的电脑中运行,全世界的人都在使用微软的Windows系统。思科公司的市值,已经比上市前增长了超过1600倍。

而中国的网易、新浪、搜狐,这些已经是全球知名的网络公司,无不是通过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将一大批年轻的海归创业者,变成了福布斯富豪榜上的明星。

除此之外,纳斯达克作为一个庞大的财富再造系统,让无数的风投、PE、市场投资者、承销商,都从中赚取了梦寐以求的巨额财富。今天的纳斯达克,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已经不逊于纽约证交所,而且因为成为美国甚至全球新兴经济力量的梦想乐园,纳斯达克似乎还有超越纽约证交所的趋势。

中国的创业板能够续写纳斯达克的神话吗?我们离纳斯达克还有多远?

毫无疑问,已经被受理申请的这200多家企业中,将产生第一批登陆创业板的明星。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领导人身价爆炸式的增长,投身其中的VCPE们,也将分享一场空前的资本盛宴。

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成长性,有的甚至常常出现爆发性增长。因此,如果选择对了公司,投资者将赢得无比丰厚的回报。对于在股市冲浪的投资者来说,创业板使他们又多了一个选择。超过2年股龄的投资者只要做一个开户登记,很快就能够参与到一场更加新鲜和刺激的股票游戏中去。

在这个市场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像石化双雄这样的大盘“定海神针”。这意味着投资者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就可以将一只股票炒成天价,然后全身而退。当然,参照纳斯达克的历史经验,如果你选择的股票,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太大的问题,即使这只股票经历多次过山车的炒作,从长时间来看,你的收益肯定远远高于主板市场。

对于长期被融资难题困扰的中国中小企业而言,创业板的推出,无疑是开启了另一扇融资的大门。尽管粥少僧多,但是毕竟多了一个希望和一种选择。如果幸运的通过这扇大门,这些企业将不用抵押或者担保,就能融到一大笔的现金,而且还没有银行到期必须还款的压力。

而作为宏观经济的守望者和企业神话的八卦传播者,媒体也在急切的猜想,创业板在全球金融危机还没有渡过,中国宏观经济是否见底尚存争议的时候推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经济回暖?中国的创业板是否能够能像纳斯达克那样,造就一批向微软、英特尔那样的世界级巨无霸公司?一大批如比尔盖茨一般富可敌国的超级富豪?如果可以,我们需要期待多久?

 

港日韩式陷阱

但是请让我们暂停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憧憬,把双脚放回到地面上。

美国纳斯达克式神话离我们似乎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如果我们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纳斯达克的成功似乎拥有太多“个案”色彩。

不算中国即将开市的创业板。从1962年至今,全球共有39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设立了75家创业板市场。但是截至2007年末,全球只剩下共有41家创业板市场,另外的34家已经先后被“关停并转”。即便是这些硕果仅存的41家创业板市场,像纳斯达克一般风光和辉煌的,超不过10家。

有学者分析说,截至目前,全球GDP排名前十的国家中,除了中国,其他九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创业板。这一方面可见,在一个相当规模的经济体里,创业板已经成为了资本市场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说明,中国证监会终于推出创业板,还有非市场因素之外的考虑。而中国的证券市场整体环境,与欧美等国家相比,非市场化的不规范因素还相当多,也非一日之功能够清除干净。

在这个前提下,中国的创业板想要复制纳斯达克的辉煌,不仅仅是任务艰巨,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

相比较而言,在证券市场上,中国大陆的特点,与同处亚洲的日本、韩国和香港更加相似。而恰好不幸的是,这三个地方的创业板市场,偏偏又都是失败的典型——不仅没能创造人们期待中的财富神话,反而因遭遇种种挫折而陷入困境,现在已经引不起投资者的任何兴趣了。

就在与深圳一水之隔的香港,创业板市场170余支上市公司中,在今年股价高于1港元的股票,你连30家找不到。剩下的全部是被香港人称之为“仙股”的低价股。每个交易日,整个创业板的成交量,高不到3-5亿,最低时竟然不超过1个亿。这甚至连大陆很多单只股票一天的交易量都不够。

与香港类似,资本市场发育程度更高的日本和韩国,创业板的日子也不好过。

他们的创业板为何会落到今天这般凄凉的地步?

 

中国创业板的正负榜样

对比纳斯达克与香港创业板市场的成败,或许可以为中国大陆的创业板市场提供理性的方向。

纳斯达克的成功,在于坚持了选择创新型企业作为被选上市公司,并且将选择的范围放在了全球。而高度规范的资本市场环境,又为创业板提供了最良好的生长土壤。

正因为此,中国的网易、新浪、搜狐、百度、携程等代表高科技、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得以登陆纳斯达克,在得到了资本力量的助推后,他们又实现了更高的飞跃。放眼全球,让纳斯达克能够在最大范围内获得优质的高成长性企业,而这些企业加入后的加速腾飞,又在整体上推动了整个纳斯达克的壮大,这简直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良性循环。

反观香港创业板,在公司资源的选择上,不仅缺乏了全球的视野,甚至连身后中国大陆的公司资源也没有充分发掘。19991125,香港交易所设立创业板,意图为有增长潜力的企业创造融资渠道,在鼓励创新、鼓励进取的同时也保持市场的活力。

但是,这个创业板从设立之初就把主要视线都集中在香港本地,而且是所谓网络型高科技企业上。很不幸,随后的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危机轻而易举地击垮了这个因公司类型单一而先天不足的创业板市场。

当纳斯达克遭遇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的重创时,上市公司领导人普遍选择了坚守和奋起,纳斯达克在熬过劫难后很快再次雄起;香港的创业板却没有美国纳斯达克那样幸运。当互联网泡沫破灭,创业板从最高的上千点跌到不足300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领袖们首先选择了大量抛售套现,来减少自己的损失。这让投资者对创业板更加丧失信心而不愿持股进场,交易额屡创新低,香港创业板却从此一蹶不振。

中国大陆的证券市场,多年的积弊尚未得到根除,创业板所处的市场环境未必能强过香港,离美国的水平更是相去甚远。谁敢保证,这样的恶性循环,在即将开市的中国大陆创业板就不会发生吗?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大陆在保持了多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有着香港无法比拟的优质公司资源与规模,创业板在选择企业的时候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日后它不用面临香港创业板今天的窘境。

但仅仅这些就足够了吗?更加开放的选择视野,更加规范的市场体系,将是创业板创造辉煌的保障。但是,这不仅仅是创业板要面临的课题。这似乎是中国整个资本市场要努力方向。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