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华山南区的思考
费宏伟
一、 华山南区的由来
洛南县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位于华山之南、商洛市东北部,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众多,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全县336多万亩的茫茫林海,海拔落差大,地理地形复杂,沟谷山川交错,流水回环跳跃,形成多姿多彩的动植物生态资源和景观。全县山水遍布着48科、96属、160多种林木及100多种野生动物,巍巍秦岭和绵延起伏的蟒岭犹如两座屏风在洛州大地矗立,洛河似一条蜿蜒的飘带在山川沟壑间流过。境内“花石浪遗址” 距今约50万年,是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安阳虚山是汉字始祖仓颉造字的地方,仓颉独居于此,“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字。仓颉在此所创的“鸟啼兽迹”,现存28个文字拓片为稀世珍品;建于明代的文庙建筑群比西安钟楼还早18年,是陕南保存最为完整的纵轴式古代建筑群;位于古城镇的“页山古柏”比黄帝陵轩辕古柏还粗34厘米;玉虚洞内石笋林立、千姿百态、妙象天成,是西北最大的喀斯特地貌溶洞。
在建的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四面环山,森林茂密,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处女地。这里原始气息浓郁,羚羊、野鹿等野生动物长期在此栖息,林间山鸡、松鼠、鸟类成群,各种动植物达数百种之多。在纵横交错千山万壑里,高大的落叶乔木遮天蔽日,地上苔藓柔软厚实犹如地毯,沿川而上,山上藤绕古树,空气新鲜,负氧离子含量丰富,犹如进入了一个天然的大型氧吧,是人们理想的避暑、休闲、观光、旅游场所。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成为华山南区旅游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充实了“大华山”旅游圈的内涵。
这里自古便是从中原通往蜀汉的重要通道,规划中的榆商高速公路将从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纵向穿过,“十二五”期间,一条连接榆商高速与河南卢氏、栾川的东西走向高速公路将规划建设,为构建秦岭腹地与伏牛山腹地的旅游大环线,实现我国东南部与西北部旅游大流通,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依托华山的国内外知名度,利用洛南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建设以老君山、华严寺、高山、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为支撑的华山南区,具有浩大的产业规模和全新的产业结构,必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二、 华山南区的基本定位
华山南区是洛南旅游融入大华山旅游圈,建设秦岭生态旅游示范区,构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为洛南旅游产业升级换代提供空间和舞台。
洛南县依托秦岭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生态旅游,目前,总投资.2亿元的老君山旅游风景区已开工建设,产业雏形初步显现。
洛南县北接华山,南瞰秦岭,洛河横贯其中,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陕西东南门户”和“商洛山中小关中”的美誉。境内的云蒙山、老君山、瓮沟、香山溶洞等自然生态景观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洛南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在2008年的西洽会上,洛南县政府与内蒙古一家公司签约,投资1.2亿元共同开发老君山旅游风景区。老君山景区规划面积1500亩,重点发展以道教文化、中医药养生为内容的人文景观,包括仿古一条街、中华道教养生馆、老子文化展览馆、古典式牌坊等景点。工程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收入60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增收4.2亿元,使老君山率先融入华山旅游圈。1
洛南县北接华山,南瞰秦岭,洛河横贯其中,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陕西东南门户”和“商洛山中小关中”的美誉。境内的云蒙山、老君山、瓮沟、香山溶洞等自然生态景观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洛南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在2008年的西洽会上,洛南县政府与内蒙古一家公司签约,投资1.2亿元共同开发老君山旅游风景区。老君山景区规划面积1500亩,重点发展以道教文化、中医药养生为内容的人文景观,包括仿古一条街、中华道教养生馆、老子文化展览馆、古典式牌坊等景点。工程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收入60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增收4.2亿元,使老君山率先融入华山旅游圈。1
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华阴、洛南、潼关县交界处,因与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接壤而得名。
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最东端,是川陕渝鄂生态保护的天然屏障,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药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们国家中西部交接地带的一个重要的绿色宝库。加快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形成支撑和带动陕南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利于深化旅游体制机制创新,为统筹旅游资源改革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推动陕南地区经济振兴;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大华山、带动大关中、引领生态游;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毗邻华山最险之景-长空栈道,由于栈道险峻,故当地人有“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之说。我们将引进长白山观天池的经营模式,修建直达秦岭山脊的旅游观光公路,让游客登上华山南麓的山脊,在60公里范围内,轻松、自如、多角度观赏华山风光,把华山景观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弥补登临华山,又因华山奇险,无法观瞻华山全貌的缺憾。
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不是通过秦岭上华山,而是站在秦岭上观华山,是在我们洛南自己的土地上欣赏华山,超脱华山的地理空间束缚,体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感悟“自古华山一条路,今朝观华不用脚”绝妙乐趣,达到源于自然,超越自然的理想境界。
距离产生美,我们不要期望通过秦岭从南上华山,因为这样势必剪断洛南旅游的产业链,使我们寄予厚望的华山南区成为华山的附庸,我们要创造具有河洛文化和秦岭南麓生态避暑特色的洛南旅游,使华山南区站在华山的肩背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向辉煌。
三、华山南区要成为国家中央公园的桥头堡
秦岭建设国家中央公园的议题,在学界、坊间的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这座“东方的阿尔卑斯山”正成为聚焦点,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放到了它的身上。
秦岭作为南北分界线,要把它建成满足生态、休闲、度假等方面的综合项目,
在国家中央公园概念上,提出一些配套的商业模式,包括它的整体旅游线路的设计;包括符合现在人的一些游戏方式方面。
围绕着整个国家中央公园,有几个层次可以做文章。第一是生态观光;第二个,针对中高端游客,能不能开发出一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之类的,游客到了景区后配套的度假村、酒店、游乐园。
我认为,秦岭作为国家中央公园,在旅游方面的概念上,应该是打造一个生态旅游目的地。
现代人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需要休闲度假类的旅游方式,然后包括本地有没有文化底蕴,包括古代流传下来文化渊源,依托这个,开发一个旅游小镇之类。这个小镇其实就是一个旅游地产,再融入一些旅游度假的概念进来。
要开发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在盈利模式与产品模式上,需要站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它要代表中国生态旅游类的一个标杆,然后要配套国内最好的,甚至国内并无的生态旅游的产品。这样它作为景区的时候面对游客的时候,就有了核心的吸引力。
我认为,秦岭作为国家中央公园,在旅游方面的概念上,应该是打造一个生态旅游目的地。
现代人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需要休闲度假类的旅游方式,然后包括本地有没有文化底蕴,包括古代流传下来文化渊源,依托这个,开发一个旅游小镇之类。这个小镇其实就是一个旅游地产,再融入一些旅游度假的概念进来。
要开发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在盈利模式与产品模式上,需要站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它要代表中国生态旅游类的一个标杆,然后要配套国内最好的,甚至国内并无的生态旅游的产品。这样它作为景区的时候面对游客的时候,就有了核心的吸引力。
秦岭国家中央公园的开发,应该是高标准、高门槛,要吸引真正有实力,并且有眼光的旅游开发集团来开发。做秦岭国家中央公园的开发机构,必须是关注长远效益,注重生态保护的实力机构。
从人文历史资源看,西安的旅游业有足以傲视群雄的资本。这里是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热点城市。西安作为中华民族和黄河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拥有典型东方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资源,秦岭北麓的山地风光与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千年黄土,十三朝故都,古来多少帝王人家。东有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西有法门寺,乾陵、昭陵;北有黄土高原、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革命圣地延安;南有以大雁塔北广场为中心的曲江旅游新区,秦岭终南山。这里不仅是著名的宗教文化旅游带,也是高品质的生态旅游长廊。在体验旅游时代,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的娱乐性参与性和复合性日益突出,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层次和旅游业发展趋势对西安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会。旅游从满足视觉感官的观光形态转向满足身心享受的休闲度假旅游形态,再到追求精神层面收获的体验形态,可以说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西安的旅游业欲跨越式发展,势必要顺应这种要求。
中国的城市旅游格局象一棵树,北京是树冠,上海、天津等城市为树身,而西安是树根。西安当之无愧为“大东亚经济旅游圈核心带”世界第四大旅游板块。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首都”,“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首都”,“西安是中国的文化首都”。以西安为核心的陕西,人文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十分丰富,最为突出的还是历史和文化。陕西可以在国内和国际上打出的王牌就是人文景观资源,只有以历史文化为主体进行资源开发,才能发挥自身优势。
洛南旅游业在21世纪最大的一张战略王牌是什么?整个洛南旅游的灵魂是什么?洛南旅游的大骨架有了,血肉丰满了,当下最缺的就是它的“魂”,这个魂就是:洛南世界旅游名片—“国家中央公园的桥头堡”
洛南旅游业要想再续辉煌,解决之道在于找到洛南在世界旅游大板块中的位置,这就是“国家中央公园的桥头堡”,这是洛南旅游灵魂归位的大手笔,也是洛南城市营销的大文章。另外一点就是在于把握体验旅游的新形势,使洛南传统的生态历史文化资源与国际化的旅游需求对接,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推动洛南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四、华山南区的战略支撑点
(一) 十大旅游矩阵打造洛南的世界旅游名片—“国家中央公园的桥头堡”
文化基因:现代复原+古代原貌
1、以老君山为轴心的道教文化旅游板块
2、西辽“华严寺复原”工程,佛教文化旅游板块
3、西寺古墓群—洛南探源旅游板块
4、化石浪—洛南古人类旅游板块
5、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旅游板块
6、仓颉造字旅游板块
7、洛南文庙旅游板块
8、玉虚洞溶洞群旅游板块
9、洛河源头旅游板块
10、洛河漂流旅游板块
“洛南旅游矩阵”—大华山旅游经济圈核心—国家中央公园的桥头堡—改变世界旅游格局的大构想。(具体方案略)将这个口号喊出来!当你喊出来的时候,就是一种提气和聚气。有了底气,就要有志气和生气,进而才会有运气和人气。
(二)“西有伊甸园,东有老君山”。
在体验旅游时代,洛南的目标应该是成为独一无二的“中华道教文明朝圣地,”应该是成为全球华人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追溯自己的根必须朝拜的地方,应该是世界其他民族了解华夏文化不可不到的地方,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工程的组成部分。
(三)八艘旅游航母——八大文化旅游圈
第一艘航母——老君山老子文化旅游圈
第二艘航母——华严寺佛教文化旅游圈
第三艘航母——洛河源头河洛文化旅游圈
第四艘航母——西寺战国古墓文化旅游圈
第五艘航母——洛南文庙孔子文化旅游圈
第六艘航母——花石浪古人类文化旅游圈
第七艘航母——兑山民俗文化旅游圈
第八艘航母——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大华山文化旅游圈
开发华山南区,不仅可以彻底打破“华山自古一条路”的神话,全方位揭开华山的神秘面纱,挖掘“劈山救母”等神话传说的历史渊源,而且可以实现华山整体资源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提升华山旅游圈整体效益,实现“大华山”旅游的新格局,必将成为陕南突破发展的新亮点。
华山南区开发项目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朝圣、观华、避暑、观光、休闲度假、隐居”六个方面。
华山旅游当前只是形成了登山观光的传统旅游格局,游客停留时间较短,留下休闲、度假、娱乐的很少,休闲游是其“软肋”。因此,华山旅游急需要加快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提升旅游开发层次,完善服务娱乐设施,深化景区开发内涵。特别是实现与周边旅游资源的整合,已经成为华山的发展方向,而华山南区的开发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白。
华山南区的洛南与华阴同属秦岭东段生态区,有长达60公里的山体相连,自然景观丰富,文化同气同脉。省市专家对华山及华山南区境内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华山南区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可与华山风景名胜区相得益彰,形成互补,共同形成大华山旅游圈。站在大华山旅游圈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整合华山及秦岭南麓旅游资源,实现资源互补,突出大特色,营造大景区,形成大容量,构建大循环,深度挖掘华山旅游资源潜力,是构建大华山旅游圈、打造华山国际知名品牌、建设秦岭国家中央公园的必然选择。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旅游业飞速发展,根椐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第一大旅游接待国,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文化古迹被专家学者逐一挖掘出来,透过这些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城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魅力彰显在世人面前。
“城市榜中榜”是央视网旅游频道开展的公益性评选活动,活动将严格按照 “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政府推荐和自荐、评审委员会评定等形式。奖项设计将更为科学合理,奖项评选将更为公正严谨,颁奖仪式也会推陈出新。通过此次评选,评选出“中国最具魅力城市”。
“央视网旅游频道”是央视网的一级频道,专门为服务于旅游产业而搭建的新型媒体平台。网站融合CCTV强大的媒体资源、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全国全网的支持下,整合E时代的新型媒体播放平台的优势和CCTV强大的内容整合优势,为旅游各行业服务。同时我们为用户提供一个旅游产业的服务平台。
秦岭观华山旅游风景区提名央视网旅游频道“城市榜中榜”,欢迎各界朋友积极投票支持。
央视网旅游频道“城市榜中榜”评选活动:http://u.cctv.com/zt/city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