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副院长与发改委副主任,到底该信谁?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称,国内银贷进入“两市”的情况并不多,危险不是很大,银行现在都有对项目贷款的追踪审查。 (13日中国新闻网)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9/0913_17_1346273.shtml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出席达沃斯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上半年确实存在部分信贷资金流向股市和楼市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这部分资金数目不小,可能达到几千亿元。这种流向和政策意图相违背,因此应该注意调整和完善。(证券时报http://finance.ifeng.com/stock/special/davos2009/zqyw/20090912/1228696.shtml)
在同一时期,就同一经济现象,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却作出了几乎截然不同的判断,并据此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前者认为,随着这一时期过去,现在整体项目需求开始稳定,银行贷款也随之企稳,这并不是一个收缩的过程;后者则强调,从规律性角度出发,这样的政策持续一段时间后,必然会带来通胀压力,所以应该密切关注。
在这个观念多元化的时代,对某个事件、现象,政府官员或专家学者有不同看法本来无可厚非,但有一种倾向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某些有争议的议题,群众希望得到权威解惑时,专家或官员往往含糊其辞、语焉不详,而某些显而易见的常识、常理性问题,我们却听到信誓旦旦的否决声音,甚至是尖锐对立的观念。
比如,对于房价高不高、代表会再上涨的问题,有的说还会涨,有的说到顶了;对于是否存在通涨的担忧,有的说根本不可能出现通涨,有的则表示通涨压力很大,甚至已经有了通涨的迹象;再比如油价问题,有的说太高了,有的却不以为然。如此等等,还真苦了咱“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本希望权威的声音来释疑解惑,可结果还是一头雾水:到底该听谁的呢?
其实,向民众道真情、交实底,往往能够让大家吃下“定心丸”,共同做好应对准备;如果现实的情形一旦与专家、官员诊断相悖,反而容易造成民众的心理恐慌和信任危机。在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总理坦陈中国当前存在贫富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明确表示要“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等等,这样的实事求是反而令大众心底感到踏实。
社科院副院长与发改委副主任,到底该信谁?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