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马甲就不认识你?


绿色已经成为一句时尚用语。但是号称“绿色”就一定绿色吗?多少有点可疑!

   李濛

GOOGLE是一个绿色公司吗?它的创始人佩奇和布林绝对会告诉你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在GOOGLE所有的办公用品都使用可回收的环保材料;所有的食堂都采购自由放养的家畜;所有的员工如果购买混合性动力汽车的话,将会得到公司的补贴;所有的纸张都必须经过嗅觉测试,如果有一丁点化合物的味道就将被不在采购……,看起来非常绿色吧!当GOOGLE的员工悠哉地呼吸来自海湾的新鲜空气时。他们可能从来没有想到:每使用一次GOOGLE的搜索引擎,所耗费的电能可以使一盏11w的节能灯亮15分钟。做一个粗略而保守的估算:假如3亿中国网民每人每天只使用一次GOOGLE的话,就已经消耗了75万度电。有点触目惊心的感觉了吧。

要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早知道这个数字的话,可能他就不会产生邀请马云的阿里巴巴到广东发展的念头。现在,节电几乎已经是全世界的话题。全球不可再生能源的日渐匮乏让人们对来源于这些能源的电能感到焦虑。于是我们大力提倡工厂省电,主张人们要少开空调、少坐电梯等。但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同GOOGLE的例子一般,你在某方面所作的节省远远赶不上不经意间的消耗。微软曾因为服务器的高耗电而遭到美国媒体的质疑。于是比尔盖茨在微软总部的大楼上全部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现在的微软有15%的耗电是由太阳能提供的。但是太阳能真的如你看到的那样绿色环保吗?

秋日的斜阳懒懒地照耀着位于德国南部的海德堡。蔚蓝的海水轻拍金色沙滩,透过红色的枫叶,阳光的碎片像金币一样跳跃着。因为德国是世界上太阳能效率利用最高的国家,所以海德堡的大部分能源供给都来自太阳。当全世界的旅人都因为歌德那句“我在这里将心遗失”的赞美去那里享受环保带来的美好时,中国江西的一个小镇上,光着膀子的工人们正在喊着昂扬的口号开采硅矿,那里尘土飞扬,但是却几乎没有人戴口罩。坐落在离矿区不远的多晶硅冶炼厂也在开足马力炼制多晶硅,浓烟滚滚、污水横流,以致于周边农田里的玉米大面积枯死。硅矿石——多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板。居于这条产业链下游的发达国家享受到了清洁和绿色,而把高耗能、高污染的上游环节留给了发展中国家。思考至此,我们还能像往常一样给太阳能打上绿色的标签吗?

与太阳能并称为“新能源双塔”的风电也不尽完美。世界上有近一半的风力发电机在欧洲旋转。在北欧,被巨大的风机叶片打碎的雪花洋洋洒洒,既浪漫又蔚为壮观。你可能会忍不住赞叹:这真是个一箭双雕的发明!但是表象背后的事实却并非如此。每使用一台1500KW的风力发电机就需要18吨的玻璃钢材料。而这种难以降解的热固性复合材料只能以焚烧和埋藏的方式处理。与此同时,一个 5 万KW风场将会使用15000 吨混凝土。一样的不可降解。在风电发展尚不充分的岁月里,全球已经累积了38万吨风电废弃物。而在中国大力发展风电之后,我们无从估计这个数字将会膨胀多少倍!

人类常常如此:自以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实际上只是将问题换了一个方式或者挪了一个地方。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绿色呢?也许时间会给出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