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行政院长刘兆玄8月6日接受道琼斯通讯社专访时说,台湾“可以考虑”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鉴于目前台湾社会的极端政治化,上述言论自然又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刘兆玄并不是主动捅到这个马蜂窝的。当记者问到“台湾外汇存底是否可能将人民币纳入”时,他回答说,“有人提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但没有时间表”。从刘兆玄的回答来看,他显然对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表现出强得多的急迫性。
“逢中必反”的绿营则仿佛又抓到了什么“辫子”,借此猛烈抨击马英九的国民党政府“卖台”。在他们的逻辑里,“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以人民币取代新台币”=“两岸货币统一”。亲绿的《自由时报》的评论甚至称,这对台湾的危害比100个莫拉克台风还要大,其“政治意义不言可喻,就是马政府将推动两岸货币统一、经济统一,走向政治统一”。
可能是预估到了被拿来用作口水战靶子的危险,台湾央行在刘兆玄接受采访的当天就以十分坚决的语气澄清,目前根本没有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币种组合的计划。台湾央行副行长周阿定说,人民币目前还是管制货币,无法在国际间自由流通。“我们没有管道取得人民币,如何纳入它?”
的确,对于稍稍掌握一点金融知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不过,撇开这一技术性问题,目前的台湾又确乎有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需要。截至今年上半年,台湾的外汇储备已超过3200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大陆、日本和俄罗斯,排名全球第四。而台湾外汇储备的构成也像中国大陆一样,大部分是美元,因而也存在着随美元贬值而缩水的风险,并同样迫切需要多元化。另一方面,与台湾经贸往来最多的、对台湾经济影响最大的毫无疑问是大陆。事实上,台湾的这些外汇中有许多正是大陆赚来的,且人民币又有潜在的长期升值趋势。因此,无论是从规避风险还是方便贸易结算等各方面来看,台湾都切切实实地需要拥抱人民币。
至于技术障碍,其实并不是很难克服的。在去年底到今年4月初的短短3个多月里,中国相继与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香港等6个国家及地区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定。此外,过去10多年里,中国还与与越南、蒙古、老挝、尼泊尔、俄罗斯、吉尔吉斯、朝鲜和哈萨克斯坦等8个邻国签署了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协定,去年的人民币结算量达到230亿元。这些举措使得人民币实际上已成为“半国际化”或至少“区域化”的强势货币。所以一部分岛内学者建议,台湾应该尽快与大陆商谈和签署类似的货币互换协议,尽快建立两岸间的货币清算机制。假如这一机制得以成型,那么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货币,就将是水到渠成的。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大陆可能反而不会有太强烈的意愿。实际上,中国央行长期以来一直并不支持外国(或地区)持有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因为当这种储备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将会对我们这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造成很大挑战。不过,最近一两年来,这一立场似有所松动和转变,一些央行高官开始在公开场合表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意愿。但就像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大多数国内外机构和人士认为的那样,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可能还需要至少10年到20时间。尚需时日在6月中旬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的。
货币在很大程度上烙有强烈的主权印记,可以想见,将人民币列入储备货币,对台湾来说,意味着怎样的观念转换?甚至对大陆来说有何尝不是如此!从过去“汉贼不两立”时代的“伪币”(也就是说使用它是犯法、甚至要吃官司的)到今后的一种“外汇储备”,这其中的变迁令人着实感叹世事之沧桑。
写于2009年8月11日,发表于2009年8月22日《周末画报》
从“伪币”到储备货币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