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通往理想的道路不仅漫长,而且曲折,路中充满着艰难险阻,充满着不确定性。但是,只要我们树立规划人生的观念,掌握规划生涯的方法,认真地履行规划,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表演就是区区几十年时间,都是人类历史的匆匆过客,然而,同样长度的生命却会发出不同的光与热。当他们谢幕的时候,诚如毛主席所说:有的人轻如鸿毛,有的人重如泰山。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差异?原因当然很多,机遇、软硬件条件、组织支持、家庭支持、个人天赋等等,但如何把各种因素有效地加以利用,是问题的关键,而要有效地利用各种因素,甚至创造出发展的条件,则要进行提前谋划,也就是要进行生涯计划。
从我们的成长规律来看,当一个人步入到成人阶段时,其个体的思考独立性、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目的性都会显著增强。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以及计划经济的惯性影响,大学生的诸多个性特征没有得到完善,决定自我命运的意识不强。
中学生、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志愿填报缺乏理性
由于中学阶段缺乏规划意识的培养,缺乏对职业及其与大学专业关系的认识,中学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难免表现出非理性的色彩,加上一些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子女,某些中学为提高升学率而对学生有意引导,致使一些中学生的志愿意志被进一步地扭曲,缺乏对未来适合从事职业的思考,进而也不能根据这一职业(群)进行专业的选择,导致了一部分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之后,对所学专业极为反感,学习积极性不高,个别甚至发展到退学的程度。
二:大学生活随波逐流
由于缺乏生涯规划,不少大学生在随波逐流中度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这些随波逐流的学生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和老师眼中所谓的“好学生”,他们的“好”表现在学习认真,能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把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学好,并取得高分,另一类是学校和老师眼中所谓的“差生”,这类学生对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不认真学习,考试成绩也比较差。
第一类学生虽然认真地学习了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但他们只是被动地按照学校“批量生产”的要求被“加工”成为“合格品”,他们也许是为了奖学金,也许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尊重,也许只是性格如此,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他们所欠缺的是没有思考未来,没有想清楚自己未来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没有想清楚现在的学习与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有什么关系。看不到他们有意识地自学什么知识,看不出他们为什么要选择那些选修课,更看不出他们为什么要考取一本本证书。一个词:盲目。
三:求职择业盲目被动
据调查,当今大学生的求职成本很高,达到了人均8000元。看到这个数字,人们首先想到的问题是:大学生求职太难了!不过我们却可以作另外一种解读:许多大学生求职择业是盲目被动的!他们的盲目被动还是与缺乏生涯规划有关,因为他们许多人在求职前还没有想好到底将来自己应该从事什么职业,因而也没有为从事这种职业提前做好必要的知识。
技能和经验的准备,这就导致他们只要有招聘会就去参加,见到招聘单位就递材料,遇到岗位就应聘,同学签约我也签……有的高校全年安排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不下四五十场,对于目标职业不明确的毕业生而言,单单就是参加招聘会,时间和精力都是不够的。
四:毕业工作漫无目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到“跳槽”两个字,也经常会碰到许多年轻人的工作换来换去,有些人一年之内换两三个单位,而且前后的职业也不相同,甚至相差很远。风马牛不相及。过于频繁的跳槽和转换职业引起的副作用也很多,他们这样做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生涯发展的规划,仍然处于“无头苍蝇”一样的状态。
当然,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出现上述现象,但这确实比较普遍,近年来针对不同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只有一条: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没有进行自我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的出发点在于指导大学生如何找到一份工作(岗位)——“饭碗”。在具体内容上,就是指导大学生如何提高求职技巧,尽快实现就业,这对学校的好处是可以提高就业率。
职业辅导的出发点在于指导大学生如何择业,即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在具体内容上,开始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环境评估,认清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个人需要,发现身边的职业机会,进行较好的人与职业的匹配。
生涯辅导的出发点在于指导大学生进行终生规划,把大学阶段的学习、职业寻找以至求职都纳入到生涯规划中去,也就是说,以终生视野来规划大学的学习,把大学阶段作为一生发展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准备期,把职业寻找看做是生涯规划的基础环节,包括大学期间的生涯规划都要以所选择的职业为规划的依据,在生涯辅导的视野中,其实求职并不显得特别重要,经过大学阶段的准备,求职只不过是把已经做出的职业选择显性化。
应该说,(职业)生涯辅导的基本精神同“素质教育”相吻合。生涯辅导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树立规划观念,根据个性特征和个人需要来选择职业,根据职业制定规划,从而让他们在自己钟爱的职业领域内愉快地工作,并不断地发展自己。这本身就是围绕着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而开始的教育辅导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个人的意愿和实际需要,而不是为了实现全体学生的统一规范的共性要求,这是对成本约束下大学生“批量生产”方式缺乏个性的有效弥补。
生涯辅导的基本精神还同市场经济相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改革方向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这是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必然要求。生涯辅导的原则正是要求体现人的一生发展的自主性和个体性,它反对任何形式的“一刀切”,而格外关注“个别化”,它不是规定学生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而是启发。帮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的愿望和特点,发挥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去采取最佳的途径来服务社会,实现自我的最优发展。
上海市同大浦江进修学院 梁季平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