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重组是搞活企业、盘活国企资产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多采用现金收购或股权收购支付方式。随着并购数量的剧增和并购金额的增大,已有的并购融资方式已远远不足,拓宽新的企业并购融资渠道是推进国企改革的关键之一。但企业并购重组协议签订生效甚至于开始实际的运营,只是程序意义上的允成。而并购重组后的管理整合,则是决定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一个关键环节。管理整合是指通过战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等各种要素的相互配合,以最大限度在并购重组的基础上实现各种资源的科学合理的配置,保证企业最佳的经营效率和经营业绩。只有通过有效、迅速的管理整合,才能真正达到并购重组要素协同效应的发挥、规模经济的实现,以及高效率管理能力的扩散等目的,真正实现的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目标。
面对目前的金融危机,中国重点产业也面临通过并购重组以提高集中度的良好机遇。 在并购潮中,上市公司作为重要的资本平台,或是可能直接对外并购或收购母公司资产,实现自身的扩张和专业化,或是可能作为壳资源或者被并购对象收购,都可能为股东创造额外的收益。特别是在牛市格局下,往往存在一种良性循环,即资本运作—资产负债表改变—损益表改变—市值增长—进一步的资本运作,其市场表现也往往优于没有进行该项运作的上市公司。
广义的并购重组包括资产注入、整体上市、兼并收购、借壳上市等。从企业并购主体性质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并购分为国企、民企、外资并购和公司管理层并购四种类型。另外,还可以从区域和产业的角度来划分并购重组的类型。业并购重组既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等有利的一面;也有抑制竞争、损害竞争秩序等不利的一面。为扬其长,避其短,做大只是并购重组的浅层目标,做强才是终极目的。而做强的关键,在于从组合走向融合。没有粘合力的“抱团取暖”能抱多久很难乐观估计。近年来发生在我国的并购重组中,因贪大求洋、盲目铺摊而折戟沉沙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在国内市场率先扛起产业整合理念大旗的“德隆”,通过几年的攻城掠池,资产规模迅速扩大,其收购整合传统产业的模式也一度为业内所称道。但资金链条的断裂,庞大的产业帝国在瞬间轰然倒塌。
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容易做强难、组合容易融合难。企业人员的安置,企业文化的重建,管理方式的磨合,任何一个环节上的闪失,都可能导致并购重组的失败。同时,一些企业在并购重组中客观条件并不成熟,而是由政府主导的“政绩型”、拉帮式的做大做强,因此不得不面对“1+1<2”的无奈。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是大势所趋,但在兼并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定价、淘汰落后企业与落后生产力的原则,以提升中国的经济效率。亏损企业山东钢铁霸王式重组是市场的倒退而山东钢铁并购日照钢铁正在借行政资源、信贷资源走逆向之路,使企业与市场分离,而离权力更近。这是中国经济的不可承受之重。
温家宝总理近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抓紧出台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是巩固和发展企稳向好形势的重点工作。2009年6月29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提出,目前是推动央企整合的好时机,要积极推进央企的并购重组。
目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努力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中国已迎来并购重组的高潮。而在经济回暖的过程中,政府将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同时,在内生式增长潜力逐渐被透支的资本市场上,外延式增长机会应是被持续关注的主题。
并购重组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产业也亟待通过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近期我国在铁矿石谈判上的受挫,不只反映钢铁行业的问题,更反映出中国重点产业集中度不高所造成的无序竞争等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除稀土、煤炭、铁矿、有色金属矿等战略资源行业的整合外,产能过剩产业的整合也将拉开帷幕,特别是钢铁、化工、水泥等落后产能和小产能的淘汰。并购重组有助于稳固经济实现新一轮繁荣,因此支持并购重组将是下阶段政府工作的重点。与些同时,产业政策的落实及地方政府推动区内企业重组,也将推动并购重组浪潮。
“政绩型”并购重组不可取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