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玉虎


04年秋天,去郑州出差,久仰河南省博物院之名,偷得半日闲,得以一饱眼福。

河南,中原大地,文物大省。任何一块土都具有5千年的文明气息。郑州古玩城更是声名远播。那天下午,从酒店打车去位于金海大道的古玩城,穿越了这座只有非信史时期建城证据的城市。

古玩城很大,由于是下午,不是很热闹,没有潘家园的浮躁气息。一路闲逛,以为又会空手而归。一楼基本都是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假古董,琳琅满目。上了二楼,在最边角的地方有一小铺,只有三个玻璃柜台,柜台里散落一些小件,到都是玉器,于是坐下来,仔细看看。

隔着玻璃柜台,看到一件小玉虎,就要老板拿出来细看。

老板很诧异,说:“你要看这件玉虎?!”我说是。他说“你怎么知道这是虎?”我说我知道。老板另眼相看,说“这件东西在柜台里放了2个月了,每人看过,你一眼就知道这是玉虎,小伙子眼力不错!”

我拿来看了看,问价,砍价,老板一直坚持要1000块,我还想砍,相持不下,就让他饶了件他和我都不能确定是真是假的东西(一件玉勒)方罢。

这件玉虎,长37毫米,宽18毫米,厚3毫米。玉质一般,属青玉,中间夹杂黑色斑点,这种玉材在春秋战国时期较多出现,具体产地目前还无法确定。但无绺及裂,有沁,属土沁,从边缘向内由表及里逐渐渗透,此沁应不是人工做的,且光泽覆盖在沁的上面,应是被人把玩过。器型非常规矩,表面卷云纹比较符合春秋时期的特点,且雕工非常细腻规整,不象后仿之作。器物中间有一洞,应是用管钻上下对穿,在洞的中间部位有略微的偏差,洞的开口处略大。

综上,初步确认此件玉虎为春秋时期旧物,距今约2500年。

春秋战国处于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时期,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代。这时期的玉器之精美,令后人望之肃然,不可企及。虎型在春秋战国时期及更早的器物上频繁出现。

 

这件虎型玉佩现藏故宫博物院,属清宫旧藏。长7.7cm,宽2.2cm,厚0.3cm;春秋中期。

 

这件商代青铜鼎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现藏江西省博物馆。此鼎的足非常有特点,是虎型扁足。

 

那么,古人做这个小玉虎有何用处呢?一般认为这种类型的玉虎大多数是玉组佩的其中之一。《礼记·玉藻》中有两句重要的论述:“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古人佩玉行走时,向前一步则身体前倾,再抬脚时则身体后仰。连贯行走,就形成不停顿的前倾后仰动作。这样一来就必然牵动身上佩戴的玉饰,使之发生互相碰撞,发出有节奏的音响。古人以玉比德,故佩美玉、奏美乐,以诩美德。

 

这件玉佩现藏广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馆,高60厘米,共由双龙佩1件、玉环2件、玉璧1件、玉璜5件、玻璃珠1枚、金珠10枚等共20件组成。南越为西汉时一小国,都于番禺。被汉武帝灭。此南越王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昧,此佩属其夫人之物。

  

这件战国金链舞女玉佩,出土于洛阳金村,长约42厘米,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任何一件小小的古物,穿越千年,必然附带着无尽的信息,传递着文明的力量。这才是收藏的真正意义和乐趣!

文末,录诗一首,以追思古人的情怀。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