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炒架 比泼妇还辣(图为证)


看着有点窝火了!余秋雨的“诈捐门”事件的跟踪报道,这几天一直占着门户首页新闻栏(连续近一周);刚开始留意的时候觉得事情挺新鲜,想想等他们把话说清楚就完事了;


可令人费解的是,这几个所谓的大文人还为此不亦乐乎,一唱一和的吵得没完没了,而且越来越起劲,还有媒体也是屁颠屁颠跟在后面瞎折腾;都还自称是文人、公众人物,我看炒起架来简直和泼妇没什么两样;劳民伤财(占媒体的版面、耗费民众的关注),污染公众的视野(尽扯些没用的),实在令人厌烦,后面跟着一大帮所谓的观众被忽悠了还傻傻的举着大牌为他们呐喊助威,悲哀啊;这难道就是我们中国文坛具有代表性的一圈中老年人?


虽然笔者不是文人,也玩不转文人的那套规则,也不懂得文人为什么喜欢拿伟大的中国文字来“打人”。但明显可以感觉到,中国的文坛已经越来越变味了,中国的文人也越来越会“炒”了;我们这些人倒无所谓,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辨别和排斥能力,最担心的就是对那些青少年的影响;有网友说“将来,如果炒作被写入中小学的课本(我们的孩子也读这些东西),我们该怎样面对列祖列宗”。


是啊!现如今年代,要想看到鲁迅等文坛圣人的典作已经是一种奢望了,因为我们的所谓作家都忙着炒事呢,那还有功夫琢磨利国利民利下一代的事。以前常说,笔杆子就是枪炮,可以打敌人,也可以筑防护墙,而现在笔杆子变成了摇钱树,变成了“惹事生非”的炒作工具;也不知道那些喜欢炒、热衷于炒的文人何时能垫高枕头为这些草民杂事思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