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幸福感研究:你的幸福跟着指数走吗?


  股市指数有一条线,反映着大盘的走势。看股市的人心里也有一条线,这条线反映着他们的心情的走势。投资者的心情走势与大盘走势是重合的吗?是投资者心情影响指数更多,还是大盘指数影响到投资心情更多?

  不要以为这是一个简单问题,科学研究显示,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金融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如同很多学者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幸福度之间关系一样,研究股市的变化和人的幸福与决策能够帮助我们真真切切地认清国民生活质量,更好地提高国民生活幸福。

  2008年下半年,“海富通-交大投资者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组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终身正教授、著名的行为学研究者奚恺元教授指导下,通过网络调研、手机短消息、电话等方式,在60个交易日内每天对上海、北京、重庆三地年龄在25-55岁之间的共300名股市投资者,以及上海某著名大学242名MBA学员、海富通基金238名持有人持续、详细的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并运用芝加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学院的各种数据模型,对“股市的变化和人的幸福与决策”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此次研究的参考指数为最具代表性的上证综合指数,数据对象总样本量为18000,样本中51%为男性,49%为女性,年龄中位数为28岁;MBA样本中,74%为男性,26%为女性,年龄中位数为29岁,这些学员的平均总资产为人民币298,541.67元,其中用于投资股市的资产平均为人民币107,468.88元,也就是相当于总资产的36%。海富通样本来自于海富通客户群,客户分布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地,为时37天。海富通样本共获得238个有效数据对象,其中48%为男性,52%位女性,年龄中位数为36岁。这些调查对象的平均总资产为人民币529,096.64元,其中用于投资股市的资产平均为人民币376,831.90元,也就是相当于总资产的71.22%。

  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通过对下列问题的分析,可以让实证数据告诉我们人的幸福感的变化和股市变化之间的关系如何、股市的变化如何影响着人的近期决策和远期判断,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在何种情况下会对人们的股票幸福感产生影响。

   人的幸福感是如何随着股市而变化的?

  研究结果得出的最大发现是,股票幸福感的高低与上证指数的高低没有关系;其二,股票幸福感的高低与上证指数变化的变化有关,连续上涨最让人开心。

  习惯性地,人们常以为指数越高,幸福感越大。但调查显示,在指数3000点和1600点时,投资者的幸福感并没有太大区别。有趣的是,当指数出现变化时,幸福感也随之变化。且前一天下跌,后一天上涨带来的幸福感不如连续两天上涨带来的幸福感更大。因为人们对股指下跌的感觉更痛苦,对损失比收益更为敏感。

  除了这两个主要结论,我们还有另外的一些发现。首先,不同股票投资者对股票幸福感有不同的感应。我们发现,性别对股票幸福感有影响。男性投资者的股票幸福感要比女性投资者高;其次,我们还发现,不同教育程度的股票投资者的股票幸福感也不尽相同。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股票投资者对股票的幸福感越高。再次,我们还发现,投资者本身所拥有的财富也与他们的股票幸福感相联系。我们通过数据得出了两个结论:越是富裕的投资者对股票的幸福感越低;但在股市中投入的财富占自己财富的比例越高的投资者对于股票的幸福度越大。

  股市的变化对人的近期决策有什么影响?

  这个研究几乎能够解释为什么市场永远不缺乏“追涨杀跌”的动机。研究发现,当天上证指数越高,这天股票投资者的购买热情越高涨。同样,上证指数越底,投资者的热情也就越低。

  从投资理论来说,个人买入或者抛售股票的原因绝不能倚赖当天的股票指数,而应该从这只股票的前景如何,是否有更好的投资计划或者自身的资产配置需求。但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投资者把购买当成一个近期决策,从这点来说上证指数的那条线不但代表了每个交易日的股市行情,还能够代表股票投资者的购买行情。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这个发现可以帮助有效预测投资者的购买心理。

  还有,我们也发现,在股市中投入越多的投资者更容易购买股票。从这点看来,股票倒真是一个能让人上瘾,越买越多,越多越想买。和购买意向不同的是,抛售意向与当天的上证指数是无关的。

  上图可以看出,股票指数的走势与投资者的卖出心态的走势,两者之间并不完全重合。也就是说,投资者不会因为今天涨了就想到要去抛掉股票,也不会因为出现小小回落的趋势而惦记着要去抛掉手里的购票。

  那么什么样的心态下,投资者会倾向于抛掉手中的股票呢?我们的研究发现:抛售意向和投资者个体的股票幸福度有关,股票幸福度越低的投资者越倾向于抛掉手里的股票。这和之前股票幸福感和购买意向的结论正好配成一对,也就是说,投资者开心了就想多买点,不开心了就想把手上的抛掉。

  还有一个相对的结论,那就是:相比女性股票投资者,男性股票投资者更加喜欢抛出股票。所以,我们对男性股票投资者得出一个更概括性的结论:男性股票投资者比女性投资者更喜欢交易。更直白地说,女性投资者不容易出手,出手了就会坚守;而对男性投资者来说,或许进进出出本身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所以显而易见,他们就是喜欢交易。

  股市的变化对人的远期判断有什么影响?

  投资者的信心是维系股市发展的命脉之一。我们通过测量股票投资者对于2009年年底上证指数的预测判断来解读每一天他们的信心是如何变化的。

  研究发现:当天的上证指数越高,投资者预测年底的股指也越高。预测线和实际线的起伏几乎完全吻合。这也就是说,投资者对于股市的信心是随着大盘的起伏而起伏的。

  然而对于股票投资者本身来说,这样的预测判断模式是一种系统性的判断偏差。客观说来,对于2009年年底股指的预测不应该仅仅基于当天一天的股市行情,应该至少有更多的交易日行情参与到判断中来,比如经济、金融环境等因素。然而,通过事实数据我们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股票投资人依旧十分依赖于当天的股事行情来判断长远的股市走向。

  个性差异是否会影响他们对股市的幸福感?

  研究发现,过于追求金钱,会使人们偏离追求生活的真谛。“对于财富的喜爱是罪恶的根源,但财富本身却不是”。

  对金钱的偏好度,一部分是由先天因素所决定的,有些人天生对金钱不敏感,没有把金钱看得那么重要,或者没有认为金钱是一种驱动因素。金钱偏好的另一部分因素,取决于后天环境,当一个人面临不同的场景时,他对于金钱的态度会有所转变。

  那么对金钱持不同态度的人在面对变化的股市时,幸福感是否会有差异呢?

  我们研究发现,越受到金钱激励,越觉得金钱重要则对股市股指的幸福感越低,而金钱动机因素越强,则对自己持有的股票幸福感越低。

  那么, 越偏好金钱,其在股市上的收益情况又如何呢?是否会有更高的收益呢?

  我们分析得到了非常有意思的结果,即越受到金钱激励,其在股市上的绩效越好,但并不意味着其更幸福。这反映了追求金钱和幸福并不同步。

  除去金钱偏好外,人本来的性格也会影响他在股市投资时的幸福感。心理学研究常把人的性格特征分为“内控”与“外控”两种类型。内控是指个体认为达到自己的目标与运气无关或关系很小;外控则是指很多时候个体觉得自己对周围发生的事无能为力。

  国内外研究显示,内控的人比外控的人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而外控的人主观幸福感较低。

  另外,一些研究发现内外控特征不同的人,在投资理财上面也会有所不同,内控倾向越强者,其所选择的投资组合风险也越高,两者呈现正相关。内控性越高,其投资回报业绩也越好,相比之下,越外控型则投资回报业绩越差。

  基于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很想了解在当今风云变幻的中国股市,具有不同内外控倾向的个体他们在股市中的幸福感又如何?是否会影响到他们对股市的态度?内外控对他们做出进一步的投资决策是否会有影响?

  我们的研究显示,无论是MBA样本还是海富通样本,内外控倾向高分组和低分组在股指和股票幸福感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外控型人格分数越高,股指和股票幸福感越低。

  在股票跌幅和涨幅较大的情况下,内外控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股指和自持股票的幸福感,外控型越强,对股指和股市幸福感越低,在涨和跌的情况下都是同样的,也即总体而言,外控型特征越强,无论股市是涨还是跌,其幸福感都是更低的。

  我们对所有样本内外控倾向和其投资回报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内外控和投资回报呈负的关系,越外控,则投资回报越低。这意味着,外控型的人在股票上的投资回报往往较低,其股市幸福感也较低。

  总结

  在总结前四部分之后,让我们来直面前文中提出的几个问题:

  人的幸福感是如何随着股市而变化的?

  我们的回答是:股票幸福感取决于股市的变化, 而不取决于其绝对值。

  股市的变化对人的近期决策有什么影响?

  我们的回答是:前一交易日的收盘指数越高,股票投资者越倾向于在当一交易日购买股票;投资者对股市未来越没信心,就越倾向于抛出手中的股票。

  股市的变化对人的远期判断有什么影响?

  我们的回答是:收盘指数越高的交易日,股票投资者对未来股市的信心越足。

  人们的个性差异是否会影响他们对股市的幸福感?

  我们的回答是:金钱偏好和内外控对人们的股市幸福感会有影响,同时具有不同个体特征的人看起来在股市中的业绩也有所不同。

  通过将近十个月的调查,我们的研究已然收获了不少。我们希望这次的研究能够吸引学界内外对于股市幸福度的关注、能够帮助股市内外的人们读懂投资者的幸福心理,能够使大家在认识、了解的基础上或继续探索或拓展应用。

  此时此刻,股市还在风起云涌,而股票投资者的心潮依旧随着股市而翻腾。我们愿中国股市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创造新的最高值,也愿参与其中的人们能够由此在不远的将来获得最大的幸福。

  (文章出自《理财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