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作的季节性管理


 

安全管理不仅是对人与物的管理,而且还与季节性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凭着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我认为一年中发生安全事故频率最高的月份为5-8四个月。因为气候变化的缘故,在这四个月里,人的生物钟容易发生波动,地质的变化也比较频繁,给从事矿山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安全管理工作,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涉及到职工的生命安全及千家万户的幸福,甚至还对社会的稳定起到制约的作用。党和国家近些年来,先后颁布了不少相关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还把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到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中,并拥有了一票否决权。但法律法规只是知识层面的东西,如果我们不能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就不能很好地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也就不能保障国家财产与人民的生命安全。
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才能从深层次去杜绝或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         安全教育做到常抓不懈,确保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凡是新进矿山从事井下工作的职工,都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厂矿级、车间级、班组级),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方可予以上岗工作。如果是从事特殊工种作业的人员,除了参加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培训外,还要参加特殊工种的技能操作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特殊工种的作业。
但我们的许多企业,在日常的安全学习中,多流于“形式主义”。他们没有结合自身工作性质或特点,开展相应的知识学习活动,而是多采用“拿来主义”,实施“教条主义”与参考“经验主义”,达不到真正的学习效果,从而也就失去了开展安全教育的意义。
二、         安全管理要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安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在进入梅雨季节后,由于气候的变化,人的身体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容易产生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同时由于地球自身的规律,导致地质结构的不稳定,岩层处于活跃期。面对这些不安全的隐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工作。规章制度,不是用来挂在墙上的,更不是用于应付上级检查的,而要主动去遵守去落实的,要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要对安全工作起到保护伞的作用。
无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的现象。在安全管理上,各企业存在着会上说一套、工作中做一套的现状;落实责任制不力,存在着领导马虎、管理人员大意、职工违规的恶性循环规律。时间一长,难保企业不出安全事故!
针对上述现象,作为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应该要时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把对安全的叮咛时刻落实下去。各级安全监督机构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按照“三定四不推”的原则进行落实整改。还可以利用派班会、学习日与家访谈心等形式,及时了解职工的身体状况、思想情绪,掌握到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第一手资料,及时消除危害安全的消极因素,为企业的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职工的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保驾护航。
三、         加大对作业面的巡查概率,确保职工无违章作业、领导无违章指挥。
正因为5-8月份地质结构容易发生波动,所以我们的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才要加大对作业点的检查次数,特别是要留心观察顶底板的变化,做到成竹在胸;同时要检查“反三违”执行的力度。
安全检查,主要是找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只流于口头叮嘱,而要面对面地去落实去解决,不留有任何后患。在检查中,还要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解决安全隐患的意见,鼓励职工们都投入到“我为安全出谋划策”中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更多的时候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大家的努力。
四、         提高预防安全事故的意识,努力改善作业点的安全环境。
其实安全事故都来源于麻痹,止步于规章制度的落实。我们只有增强预防安全事故的意识,才能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那么从何处开始预防呢?一是要从领导的重视程度开始预防。领导安全意识强弱与否,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决定性因素。只有领导能时时处处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加大对安全监督的督察力度,各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二是安全管理人员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会,用身边的事故促使职工对事故有个形象化的认识,从而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侥幸心理,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三是企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氛围,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挖掘职工内在的潜力,积极为安全生产谏言献策。
总之,安全工作需要调动一切能运用的积极因素,在遵循规则的同时,可以提高安全管理的创造性与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