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玺词作《等了多少年》传递真情实感
从过去的"咫尺天涯"到现在的"天涯咫尺",两岸"三通"跨越了三十个春夏秋冬,波澜曲折,岁月蹉跎。春去秋来,时光荏苒。至今,两岸全面、直接、双向的实现了"三通",利在两岸、功在当下。
词作家郑玉玺审度两岸时势,顺应时代潮流,以充满真挚感情的词作《等了多少年》,率先歌颂赞扬两岸"三通",迫不及待的抒发着内心的情感。他始终站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事业的最前线,手擎和谐统一大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呼呐喊。郑玉玺的创作始终本着以两岸同胞的福祉为首,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顺乎民意,应乎潮流,本着建立互信、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并真切传达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华夏儿女的骨肉深情。这也深深的感染了他的老师台湾音乐大师李鹏远。他欣然谱了曲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两岸"三通"行于当代,泽被后世,是亿万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的共同要求,是一代代华夏人多年的企盼。两岸同胞同宗同文,同根同德,有着不能割舍的民族感情,有着愈益深厚的共同利益。多少年来,两岸的往来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不断交流及创造出的丰硕成果,体现出了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景。正因于此,使得实现直接、双向、全面"三通"具有厚实的基础、内在的动力和美好的前景。两岸"三通"的实现,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本是一家人,何必隔两边。多少年的梦呀,多少的思念。多少心里话,说也说不完…"词虽不长,意义却深远。"情相连永相伴永相伴。亲人啊亲人合家欢合家欢…"。在《等了多少年》中,郑玉玺先生以朴实无华的笔触,暗蕴深情,道出了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撼动我们的心灵。字字珠玑,句句含情,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喜悦和华夏儿女温馨团圆的和谐画面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实现两岸"三通"的深远意义与两岸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两岸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也将有利于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必将为两岸和平发展,创造两岸互利双赢,奠下坚实牢固基础。(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