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我们发表的文章《流动性与结构失衡和宏观调控》里,我们强调:当前最可能的调控方法---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区别对待 。我们在昨天发表的文章所做的论述是:
“也正是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特定于中国为力求保8,在已经大量投资的背景下,这些项目事实上已经倒逼决策者必须维持当前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至于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而造成的外汇占款增长流动性泛滥的局面,我们认为政府近期除了采取发行更多央票正回购更多的流动性外实在没有太多的政策工具。毕竟,当前虽然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过剩,但在拉动GDP占主导作用的投资方面,私人部分还没有进入的迹象,民间投资无法启动,那么经济也就不能说明回暖,毕竟没有民间资本的介入,光凭财政支出,短期可能有效,但于中长期来说,是难以无继的。所以我们认为决策层在具体的操作中,可能会采取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区别对待,近期央行提高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并不大,我们认为央行还将维持当前的市场操作手段,即通过不断发行央票来“抹”流动性,但同时可能会与银监会一起,通过“窗口指导”来决定信贷资金的流向。”见: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181165
而稍后银监会连发的包括《银监会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的通知〉两个通知,证实了我们的判断。这也更坚定了我们对后续政策的研判:如果股市还无视当前的利空,那么后续我们可能将面临包括提高印花税、加速新股发行等在内的政策干预。关于这点昨天的文章,这点我们已经做过论述:
“对于日益疯狂的股市,决策层可动用的工具还很多。我们的基本研判是,如果股市还没有丝毫收敛的意思的话,那么决策者或会在对实体经济维持当前政策格局的前提下打出组合拳,这包括央行继续发行央票正回购流动性,证监会将进一步加速IPO的发行速度,以增加供给来改善供需结构,同时银监会将进一步强化资金流向的监测。而在以大力推行出口退税力促出口,继续维系积极地财政政策的大前提下,如何开拓税源将是决策者头痛的事情,而面对非理性繁荣的股市,我们认为当前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提高印花税,基于2007年5月30日的经验,这次推出的幅度应该不会那么激进,我们倾向于认为,先期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将税率上调0.5个点,随后视市场反映,有可能逐步将其调整到2%再到2.5%。”见:http://www.chinavalue.net/Blog/BlogThread.aspx?EntryID=181165
当然我们还坚信一点的是,无论是推出何种政策,在整个过程中,决策者将会努力把握好节奏,以此来规避可能带来的市场的大调整。毕竟如我们前面所述的,在当下,股市的大调整带来的直接效应是财富的蒸发,而这种效应的必然结果是降低消费支出,甚而打击经济信心。
对于未来股票市场的走势,我们倾向于认为,其如果崩盘将不是政策因素,而是市场本身的过度非理性。故对于当前的股市我们还需要有一种最坏的预期,那就是干预政策在非理性投机氛围中失效,中国A股市场在2007年就演义过这一戏码。如果今天的政策和明天的中国建筑上市这两利空被消费,那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今年的股市将已经走回了2007年的老路,在近期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走势图中上升的陡度将越来越大,艾略特的波浪理论中所描述的第五浪的特征也将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