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管理学”》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秦汉至隋唐五代时期的管理思想(二十三)
(四)体恤百姓,力戒奢侈。唐太宗认为皇帝不可过分剥削百姓,否则就会灭亡。他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为奴”,还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怨,民怨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深恐嗜欲以成其祸”。
唐太宗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出现了“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yu)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的大好形势。
唐朝作为典型的封建王国,因君王唐太宗的开明、自律、爱民、亲政而强盛,虽然只是历史上的“短暂一页”,但对后世的警世作用却是任何朝代无与伦比的。即便是当今的世界,信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社会文明不断演进的条件下,在社会及国家管理领域,我们依然感慨“不如故人”的悲哀。究其因,唐太宗式的君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