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学校


    远远望去,在漫山洁白的雪的映衬下,两面国旗在山沟里飘扬。

    那两面国旗是宽甸满族自治县两所山村小学升起的。山沟里,一条土路把这两所小学隔离开来,路那边升起的国旗下,一大群孩子在嬉戏、玩耍,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明媚而灿烂的笑容;路这边升起的国旗下,一个8岁的男孩孤独地朝路那边
张望,他的脸上刻满了期待和渴望。8岁的孩子叫龙龙(化名),龙龙的学校叫爱心小学,爱心小学只属于龙龙和他的老师王立军两个人。

    在这个清秀、寂静的山沟里,围绕着龙龙和他的老师王立军,更围绕着只有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的爱心小学,印证着真诚和文明的深刻内涵:我们对生活的爱恋,并不是渴望生活能够无限的多彩,而是感受到认真生活的崇高;记述着一个简朴而又沉重的道理:我们对生命的珍惜,并不是期望生命能够无限的延伸,而是感悟到生命过程的珍贵。

    龙龙的渴望

    10年前的7月,宽甸一个在海外作了3年海员的农民被北京机场艾滋病检测中心检测出HIV呈阳性。这是一个已经普及开来了的科学道理:HIV呈阳性,便是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不久,这个农民已经怀孕了的妻子也被检测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1997年11月1日,他们的孩子龙龙出生了,经有关部门检测,龙龙也是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霎时间,夫妻俩似乎听到自己生命桅杆轰然折断的声音……

    岁月如梭,一转眼龙龙已经7岁了。7年的时间很短暂,但短暂的7年对于龙龙来说却是沉重的。这个一生下来就进入艾滋病潜伏期的孩子的童年是孤独、寂寞的,除了父母,他没有接触过同龄的小朋友们;除了家里,他没有走进外面的世界去奔跑,去玩耍,龙龙的生命和生活仿佛是静止的。

    那天,龙龙的爸爸妈妈带着他去赶集。爸爸妈妈用心良苦,他们要让自己的儿子在热闹的集市上,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体味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珍贵。在集市上,龙龙平生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吃的、玩的、用的东西,他开心极了!回家的路上,兴高采烈地捧着爸爸妈妈给买的一大堆好东西,龙龙忽然提出了上学的要求。龙龙长大了,龙龙懂事了,龙龙真的盼望能和村里的小朋友们一起背着书包去学校读书,学知识。

    从集市上回来的第二天,龙龙一手握着彩笔,一手拿着书走进了村小学校。妈妈紧紧跟在他身后。校园里,学生们在唱歌跳舞,孤独的龙龙站在远处边看边笑。渐渐地,他的脚不由自主地向前挪动。上课铃声响起,妈妈抱起儿子朝校园外走去。“上学,上学,我要上学!”龙龙用双脚使劲地踹着妈妈。拗不过龙龙,妈妈只好把他放下来。龙龙掉头朝校园内跑去。空荡荡的校园里,传来的只有龙龙的哭喊声:“妈妈,我要上学!我要上学……”

    2004年9月1日,村学校开学了。已经到了正式上学年龄的龙龙着急了,再次向妈妈哭闹着要求上学。闹完之后,孤独的龙龙握着彩笔在自家的墙上笨拙地勾画出一个浅蓝色的自己,左边是一个橘黄色的男同学,右边是一个粉红色女同学,分别在两旁陪着他玩……

    社会的关怀

    龙龙和爸爸妈妈的遭遇很不幸,但不幸并没有像阴影一样笼罩了他们的生活。毕竟,他们一家人是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温暖的阳光的社会里。

    2003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龙龙的家里来了很多人,还带来很多东西慰问他们。龙龙感觉比过节还要高兴。坐在龙龙家的炕上,县防疫站的吕站长一再叮嘱龙龙的爸爸妈妈:“除了坚持服用抗HIV药物外,还要配以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特别要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水果……”

    2004年5月13日,为了宣传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教育村民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县防疫站在村小学校演出了一台别开生面的文艺节目。全村村民来了,龙龙一家三口也被请来了。村党支部书记当众与龙龙的爸爸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宽甸满族自治县各级政府对龙龙一家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县政府从县财政中拨出专款补贴他们的生活,并免费为他们提供昂贵的进口药物。

    社会的关爱是温暖的,但龙龙的读书问题也是现实的。为这事,县防疫站吕站长和乡政府的领导一同来到村小学,和村小学的校长、老师们共同商量龙龙的读书问题。校长和老师们态度都很明确:“我们没有理由把一个应该入学的适龄儿童拒之门外。”

    听说可以去上学,龙龙可高兴了,因为他早就听妈妈讲过,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老师还会教他们唱歌、跳舞,给他们讲故事。9月25日,龙龙高高兴兴地到学校上课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听说龙龙来上课了,很多学生罢课!他们的家长随后也坚持不让龙龙和他们的孩子一起上学。仅仅上了三天学,龙龙就被无奈的妈妈领回了家。

    但宽甸县各级政府并没有忘记龙龙上学的事。这之后,县防疫站、乡政府、县教育局和村委会共同研究决定,给龙龙办一所学校,校址就定在村委会。村委会的办公室有暖气,村委会的办公室与村小学一路之隔,在这里上学,能让龙龙感受到学校的氛围。大家提议,这所学校的名字就叫爱心小学。

    这时候,王立军出现了。王立军给村小学校长打来电话,说愿意给龙龙当老师,并表示一定要给龙龙当一名好老师。王立军退休前是乡文化站站长,而且做过10年的小学教师。

    当龙龙的生命和王立军的真诚融合在一起之后,爱心小学存在的意义顷刻间便得以升华。尽管爱心小学就有一个学生,龙龙;爱心小学就有一个老师,王立军。于是,龙龙让我们为其庆幸,王立军让我们为其感动!

    王老师的真诚

    2004年11月20日,爱心小学开学了。背上书包上学的那一刻,龙龙开心地笑了:“妈妈,我可以上学了!”

    开学仪式上,王老师就给龙龙戴上了红领巾。当庄严的国歌响起,副乡长刘宴清徐徐地升起了国旗。国旗下伫立着县防疫站长、村党支部书记、王立军老师,还有胸前飘着鲜艳红领巾的龙龙。在国歌声中,龙龙举起了稚嫩的小手,面向国旗行了第一个队礼。

    第一节课开始了。王老师微笑着问龙龙:“你会数数吗?”因为发育迟缓,身高不到1米的龙龙低着头说:“会。”“那你给老师数数?”“1、2……”龙龙皱着眉头,脸憋得红红的,再也数不下去了。王老师心里一酸,一个8岁的孩子应该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了。可眼前这个学生,数数才能数到2。“没关系,老师今后会教你的。”王老师安慰着自己的学生。龙龙抬头看了看王老师,那是一张挂满了笑容的脸。那笑容像一缕阳光温暖了龙龙的心……

    由于长期不和外界接触,龙龙的自立能力、自控能力、接受能力都比较差,让王老师操碎了心。王老师教课的时候,龙龙的注意力也不能集中,不是东瞧西望,就是摸这翻那。怎样才能让龙龙集中注意力呢?龙龙不是喜欢拍皮球吗?对了,用拍皮球的方法教龙龙数数,同时培养孩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于是,这一老一少开始玩起了拍皮球。但王老师有言在先,两人不管谁拍皮球都必须一边拍一边数。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强化,龙龙终于可以熟练地从“1”数到“100”了。结合龙龙的特点,在生字和古诗的教学中,王老师运用在玩中求学、乐中求知的教学方法。他把一首首古诗编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龙龙听。看龙龙感兴趣了,再因势利导一句一句地教龙龙背诵。

     课间休息时,王老师则像一个老顽童,跟龙龙一起弹玻璃球,打圆卡……王老师既是老师也是保姆。每天早晨,他上班的第一件事是烧一壶水,保证自己的学生能够喝上开水。龙龙喜欢运动,每天都会出很多汗,王老师便给他洗脸。

    老师的爱,龙龙记在心里。2004年12月1日,县里领导给龙龙家送了很多苹果。客人刚走,龙龙就把苹果一个一个拿出来比量。妈妈问他干什么?他说:“我要送王老师一个最大的苹果。”第二天,当龙龙用双手把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捧到王老师面前时,王老师惊讶了……多好的学生啊!王老师激动地说:“龙龙,老师谢谢你了!”

    龙龙的期望

    到此,关于一个学生和一个老师的爱心学校的故事就应该结束了。然而,这却是一个无法结束的故事。

    雪后的一天,记者走进龙龙和他的王立军老师的爱心小学。刚刚下课的龙龙正在出神地朝村小学那边张望。“龙龙,你喜欢那所学校吗?”“喜欢。”龙龙小声说。“你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吗?”“喜欢。”龙龙还是小声地说。孤单的龙龙还是个孩子,他期望像小鹿般的奔跑,他期望像鸟儿般的歌唱,他需要小朋友们把他拉进他们做游戏的圈里……

    掂量一下,龙龙的期待真是沉甸甸的,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真诚的价值,都蕴含在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