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很奇怪,他很不喜欢谈论他正在做的事。上世纪50年代,本杰明·格雷厄姆给他的学生上课时总是会举一些廉价的股票作为例子,而他的不少聪明的 学生总是立即买进一些廉价的股票,最终大获其利。1953年,巴菲特也在奥马哈大学讲了一堂“投资原理”课,但是,与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不同的是,他拒绝透 露任何消息。巴菲特在每个方面都模仿他的老师,即使他写给父母的信,也刻意模仿格雷厄姆的写作风格,但是在这一方面,他却与格雷厄姆不同。
巴菲特说他永远不会让他的合伙人知道他正在做什么,特别是拒绝告诉任何人他在关注的股票,对此他戒备森严,十分认真,绝不妥协。1956年,还在他的合伙 人公司创办的时候,他就明确对他的合伙人说,“我会把你们的钱当成我的钱来用,我会承担一部分损失和利润。而且我不会告诉你们我在做些什么。”有一个例子 非常能够说明这一点。有一次,一名合伙人闯进了巴菲特办公地点的接待室,这位合伙人想知道公司的钱被投到了什么地方。那时巴菲特正与一位银行家会谈,巴菲 特告诉秘书他正忙着。过了一会儿,秘书又回来告诉巴菲特说,那个人坚持要见他。巴菲特消失了一分钟,回来告诉秘书说:“替这个家伙结账,让他退出合伙人公 司。”然后,他对那个银行家说:“他们知道我的规矩,我每年向他们汇报一次。”《新金融大师》的作者约翰·特雷恩曾回忆这样一件事。五、六十年代时,他正 在寻找“一个存放资金的好地方”,当他遇见巴菲特后,“得知他不会透露他所持有的股票时,我决定不加入他的公司。”很显然,后来特雷恩说,这个决定让他后 悔万分。
那时候巴菲特没有任何辉煌的业绩,他也没有任何明文表达的东西可以说明他值得合伙人的信任,而且他并没有营造出一种别人所希望的气氛,但是他就是不希望任 何人过问他在股票上所做的决策。巴菲特执意不肯透露自己的股票,是因为他担心别人会模仿他,如果他要买进更多的股票,他就要花更大的费用。因此,罗杰·罗 文斯坦说,巴菲特不和任何人提及此事,他甚至害怕说梦话,因为他的妻儿可能听到。即使后来与查理·芒格同事,巴菲特仍然拒绝与任何人谈论投资对象。即便卖 掉股票,他也很少去谈论,因为他有可能在未来又再买回。巴菲特很清楚他自己在做什么,因此他不需要别人来支持他什么。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尔·哈沙维 公司股东大会上指出,“你正确是因为你的论据正确,推理正确。这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唯一方法。”
巴菲特的忧虑并非没有依据。如果说早期的巴菲特这样做,可能是因为“好的投资观点是珍稀、宝贵的,而且就像好的产品或收购计划一样容易被人盗取”。而好的 观点就是他的股票。如今,全世界的投资者几乎都在揣测巴菲特的举动,巴菲特严守秘密就非常有必要了。看看巴菲特买进中国石油被公布之后,中国石油的股价的 表现就清楚了。再看看去年巴菲特“曾报价5亿美元想购买一只中国股票,但是遭到拒绝”的消息公布之后市场的普遍猜测,最后花落比亚迪,导致买卖比亚迪的人 蜂拥而至,股价被迅速推高,就更清楚不过了。
有人曾经评价乔治·索罗斯,说他是“一个独行侠,从不透露他的行动,甚至与他的合作伙伴保持着距离”,这句话应用在巴菲特身上也同样合适。所以,如果有一 天,你有幸比如在巴菲特最喜欢去的牛排店遇见他,记住了千万不要问他最近买了什么股票或看好什么股票,以免自讨没趣。除了这一点外,如果你要和他谈论商业 或是投资原理,那么巴菲特将是十分乐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