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元年,透过日韩看反差


   最近,各大运营商发布了最新的运营数据,其中,3G的用户发展情况很难说理想,至少不是各大运营商的CEO们所希望看到的。
  确切地说,这些数字体现出了运营商对于3G发展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分析这些数据,我们不由要问:是运营商对3G的预期过于理想,还是用户对3G的态度过于冷漠?中移动把今年年初制定的1000万3G用户的目标已经调整到了300万户,尽管如此,TD友好用户政策取消以后,年底究竟能不能达到这个目标,现在看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其实,理性一些看待中国的3G发展,感觉运营商的CEO们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了,这一方面是迫于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急于在3G市场中圈得更多的地,但是在没有制定详细缜密的3G发展策略之前,在没有客观分析当前中国3G元年发展的现实情况之前,一口一个1000万、2000万的用户发展目标提得多少有些草率。
  别的不说,单是看看日本和韩国最初的3G发展情况,再客观分析一下中国3G市场的网络覆盖、终端成熟度和业务推广情况,就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判断。
  NTT DoCoMo。原计划于2001年5月推出3G业务的NTT DoCoMo,由于终端不成熟等问题不得不将业务推出时间延后,虽然2001年10月1日NTT DoCoMo在全球率先推出了商用3G业务,但是市场推广并不顺利,当年仅发展用户1.1万户,次年累计达到15.2万户,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
  在WCDMA网络的建设方面,尽管NTT DoCoMo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覆盖区域却十分有限,由于存在2G(PDC)标准和3G(WCDMA)标准的兼容问题,到2002年4月,NTT DoCoMo的3G网络在日本全国的覆盖率还仅为60%。
  出于竞争的压力,NTT DoCoMo及时调整了发展方向,加强了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掌控,在终端方面,NTT DoCoMo与NEC等多家厂商合作,通过制定手机终端平台标准,并向厂商提供研发费用,使FOMA手机的价格与2G手机价格基本持平;在内容提供方面,NTT DoCoMo选择一部分SP作为核心战略合作伙伴,为用户提供内容丰富的3G业务。四年后,NTT DoCoMo的FOMA用户超过了日本总移动用户数量的一半。
  KDDI。2001年4月KDDI的CDMA2000 1X业务正式商用,由于在CDMA2000 1X的覆盖区以外,用户仍可直接使用原来的CDMAOne系统,不管运营商的网络如何升级,手机如何更新换代,用户无需更换手机就可以在享受基本的通话服务的基础上,保证用户享受服务的连续性,这些因素使得KDDI的CDMA 2000 1x网络在开通一个月后用户就突破了30万户。三个月后,KDDI的3G用户达到164万户,是当时NTT DoCoMo3G用户的13倍。
  面对一直困扰着全球运营商的收费方式和标准问题,KDDI更以独特的创新包月制计费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3G数据业务较多,采用按数据传输量计费的方式将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支付压力,从而使他们失去尝试新业务的兴趣,因此KDDI在开发各种3G新业务的同时,及时推出了极具价格竞争力的移动上网包月资费计划,让用户可以支付较少的费用就可以尽享精彩的3G业务。
  应该说,日本发展移动通信产业最值得称道的,是运营商对整个产业游刃有余的掌控能力。对于终端厂商,运营商通过定制和补贴的方式同他们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其生产的终端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外观上均能配合运营商提供的业务。运营商甚至介入到终端的标准化制定过程中,成功打造了一个标准化的手机平台,提高了3G手机的开发效率。同时,面对以数据业务为主的3G产业,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密切合作,充分调动更广泛的社会信息资源,真正实现与其共同发展和共赢。
  “我们经常和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一起坐下来,共同商讨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KDDI的一位高管曾经这样对我说,无论是2G还是3G,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所能感知的惟有服务,而服务则体现在终端、业务等各个层面。
  在中国提到3G,很多人认为业务是目前最大的困惑,而在韩国,3G业务可以说是与网络共同发展起来的。SK电讯在其3G业务的发展中,采取了细分市场和频道化的业务策略。在细分市场方面,SK电讯不是简单地将用户进行高、中、低端的划分,而是按照用户的不同年龄分析其需求,创新地推出各类不同的业务品牌,比如ITLTing是针对13-18岁的学生推出的业务品牌、UTO是针对25-35岁的职业人士推出的业务品牌,而CARA则是针对已婚妇女推出的业务品牌,这些业务品牌可以享受到不同的资费形式和通信服务。同时,SK电讯还将其业务清晰地进行了分类,使用户可以方便地理解各个业务品牌的性能,以便于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所适合的服务。
  对于各个业务品牌,SK电讯都遵循一个定价原则:稍高于竞争对手,高消费高优惠和有限范围折扣。同时,SK电讯还通过各种优惠的资费套餐吸引用户。
  与SK电讯相比,KTF则是依托于其母公司KT在固网宽带方面的强大优势,寻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KTF通过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方面的服务,把ADSL、VDSL业务与无线移动上网业务捆绑起来进行销售,并通过一张账单提供给用户,这种独特的服务和优惠的价格,令强大的竞争对手SK电讯也是望尘莫及。
  在重组震荡尚未消失的中国运营市场,运营商要想在3G元年就取得一个大的用户突破显然是有些操之过急了,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除了铺天盖地的品牌宣传大战外,实实在在的业务推广以及合理的资费模式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现状,很难让用户对目前手上使用得十分顺手的2G手机说不,而去花上千元选择一部与2G手机并没有什么明显外观以及功能差异的3G手机。
  应该说,3G的市场需求是巨大的,但客观地分析,3G元年仅仅是中国3G发展的酝酿期,中国3G的大发展还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