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关注]八国峰会


[一周关注]八国峰会

 

一年一度的八国集团(G8)峰会,8日至10日在意大利的拉奎拉市举行,

所谓八国集团(G8),是指由八大工业大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以及俄罗斯等8个国家组成的富国俱乐部。他的前身是除俄罗斯之外的7个国家于1975年组成的所谓的七国集团(G7)。20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恶化,接连发生了美元危机石油危机1973—19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问题,协调统一各国的经济政策,重振经济,19757月初,时任法国总统的吉斯卡尔-德斯坦邀请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等五国领导人到巴黎郊区的朗布依埃城堡举行了一次小型的非正式会晤,讨论当时正受石油危机影响的世界经济。在这次非正式会晤上,与会的六国领导人一致决定将这一会议变成每年的例会,并邀请加拿大与会。于是,1976年七国集团便应运而生。1998年,在伯明翰峰会上,俄罗斯也正式加入,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八国集团(G8)。

今年的八国峰会是在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东北约100公里处的拉奎拉市举行的。就城市而言,拉奎拉是一个小镇,人口只有7.3万,即使算上每天在该市就读、就业和旅游者,人口也只有10万。拉奎拉始建于1240年。以毛纺织、无线电器材与葡萄酒酿制为主。至今还保留有中世纪的大教堂,城市周边也是中世纪的城墙,城内迷宫般的狭窄街道两旁尽是巴洛克或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和教堂。拉奎拉进入公众视野是由于这个地方今年四月六日曾发生过六点三级地震,甚至在八国峰会之前的七月三日还曾发生过四点一级地震。所以,意大利政府表示,为预防意外,已经准备了安排各国领导人安全撤离的应急预案。

八国集团峰会每年举行一次,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今年自然更不同寻常。在八国峰会讨论的诸多议题,如何稳定金融市场和力图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无疑是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围绕着这一主题,峰会不可避免地要讨论美元稳定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问题、重启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与贸易保护的问题、国际社会的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但是,这些在谈判桌上唇枪舌战了多年、关乎多方利益的“古老”的问题显然不能在各国元首们度假式的闲聊中解决。本次八国峰会似乎没有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只有奥巴马的一句话“眼下我们的市场状况正得以改善,我们似乎已经避开全球(经济)崩溃。”似乎还能给人们一种安慰,但是,“眼下情况与全面复苏仍相距甚远”。

本届八国峰会的亮点似乎不在于各方达成了什么协议与共识,而在于一些非八国集团成员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莅临拉奎拉。这些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埃及和南非。以至于法新社发表评论说在拉奎拉举行的八国峰会很可能是是最后一届真正意义上的八国峰会。

遗憾的是,由于七月五日我国新疆发生了重大事件,胡锦涛主席在峰会开幕之前中断了后续的计划,提前回国,只留下了特使戴秉国参加了会议,使得峰会失色不少。国内媒体对这次峰会的关注度也大为降低。倒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峰会最后一天说的一番话或许能令国人更加关注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我认为,我们现在处于过渡期。我们正试着寻找一种正确模式,集效率和行动力于一体,包容广泛。我完全确信,如果有人认为能在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家不参与情况下解决一些全球性挑战,这是错误想法。”

对于中国来说,胡主席的提前回国,不仅仅是一个遗憾。这让中国失去了一次在世界面前表现自己、提高我们话语权的极好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但,要想在世界各国面前崭露头角,后院是一定不能起火的。这或许又应了那句话:攘外必先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