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算来,春节前回一次老家后,距今半年没有回了,按路程算,如离家百里之外,这个时间也无可厚菲,但现在我离家只有几十里路,每每想来不免惭愧万分。前几天通过电话知道家里小麦收完了,老人拉不动排车了,是好心的邻居帮的忙。知道我忙,老人没有抱怨我不回家。但我能想像两位老人是怎么吃力地干活的。不知老人们头上的白发又多几根了。
今天我休了班打算回一次家,现在天气酷热,全国有17省面临37度以上酷热考验,但我回家的愿望仍然很强烈,特别是现在,那种愿望好像原来就有,正如一根细细的丝,一头连在家里一头连在我的心上,只是现在把这根丝又拾起来,心被牵得更厉害了。
女儿去老家的时间更少,只知道远在农村里有她的爷爷和奶奶,不知道农村的真实生活,更不能体会作为农村孩子在农村里的趣味和历练。所以这次我决心带女儿一块去老家,让她体会一下真实的农村,印证一下他想像中的农村与真实的农村的什么不同。但女儿不想去,还想在家玩电脑,在家吃牛奶雪糕,但经不住我的连哄带吓,不得已跟我去了。
回家坐车需周转一站才到,我到站下车买了一些东西,就感觉天气异常闷热,好像人在一闷罐里,呼吸都困难,汗水止不住地往外流。女儿小衣裳早湿透了,直呼要吃雪糕,我给她买了雪糕坐上了回家的车。下了车,老父亲因为接到我的电话已在路口迎接我们了,父亲的车子还是那么结实,只是黑漆没有了,被父亲磨挲得锃亮,后轮有些跑偏,脚踏有些响。女儿坐在车后面直喊咯得屁股痛。到了家,太阳落山了,母亲已炒好了菜。我们洗了一把脸,开了风扇,刚才在车上的闷热好像去了很多,我们四口人边吃边聊,父亲与我开了瓶酒,这是我们爷俩的不成文的老规矩了,来家必喝,每次必喝一瓶,因酒情生,情因酒浓,对答的话语只是一种点缀,一味药引,牵连出的是亲,透露出的是情。母亲的耳朵背得厉害了,说话声音很大,唯恐我们听不清,女儿有时滑稽地捂着耳朵和她说话。这时我想起我小时与姥姥也是这样的说话,那时姥姥比我母亲的耳朵背得厉害,我就用双手圈成嗽形状走到她身边大声说话,有时还恶作剧地大吼,把姥姥耳朵震得直呼痒。那时不知岁月如此催人,老人已逝,当时的顽童成了顽童的父亲了,并重复着那些顽皮和可爱。
这时,响起了电话,是哥打来的,早听说我要回家,就开车来和我相聚。现在正全速往家赶,让我们等他。我知道哥也有几个月没有回家了,长年给领导开车,没有个“自由”身,半夜被叫醒是常事,这次是给领导请了假才得闲跑回来的。他到了家我给他新置一杯酒,斟满了,一饮而尽。我们说了说近况,感觉没有什么变化,我们都是小人物,过着平凡琐碎的生活,为了家为了孩子,为了老人为了工作,各自奔波而忙碌。
夜深了,哥没有喝多,走了。女儿嚷着要睡觉了,我到了屋子的里间,看到昏暗的灯光下有一张还是我小时睡的铁床,铺着老式的凉席,连个蚊帐也没有,更没有风扇,我说这没法睡呀,母亲说,我们睡习惯了,本该给你们买个风扇,但最近地里忙,把你们来住的事给忽略了,在客厅铺个地铺吧,点上蚊香。我照办了,女儿没有睡过这样的床感觉很新鲜,睡了会,感觉屋子里太热,把铺又搬到了外面,父亲和母亲坐在我们身边,母亲给女儿扇着扇子,我与父亲闲聊着,小时候我也常这样在外面打个地铺,兄弟姊妹几个铺了大通铺睡觉,互相划地界,谁越了线就会被人踢一边,打打闹闹好不开心。看得出天阴沉着,几乎没有什么风,这种热与出着月亮的热是不同的,当月亮出来的时候,星星也先后出现,人望着这景色,即使热得厉害也感觉心里敞亮,老年人说天上的星越多,明天就会晴得越好,天也会更热,事实证明是确实的,夜虽然深了,但因天热农家睡得都迟,隔墙邻居家还说着话,还有孩子不时的咳嗽声。树还是不动,而那些不知名的小虫却静不下来,互相比赛似的叫着。我想,如果在我城市的家里,我们一定睡在空调房间里,在这个时刻早已进入了梦乡,而我的父亲和母亲却还要这样边摇着扇子边打着瞌睡,时不时的还要抽下搭在肩上的毛巾擦一下身上刚出的汗。
夜里,当我感觉不睡不行的时候,我把女儿抱到屋子里,在屋子中间打了地铺,开了风扇,才昏沉沉睡去。
还是热,天刚蒙蒙亮,我起来了,扫了扫院子,母亲也起来了,父亲也起来了,过了一会,女儿也起来了。女儿身上起了许多红色的疙瘩,我知道,孩子皮肤嫩,被蚊子咬后发炎了。女儿直喊痒,越挠疙瘩越大,有的被挠破了,又哭着喊疼。我看女儿闹得厉害,吃过早饭我就走了。
本来,我想让女儿多与父亲和母亲亲近亲近,多感受一下农村生活,但由于她的不适应而作罢,也因我的爱护而作罢。现在我身处外面酷热而凉爽如春的房间里,感叹着我的父辈们对生活的执着和朴实,他们保持着我记忆中的农村生活,每次重温这些生活,颇感亲切而自然,在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城市里呆久了,到了农村就像回归了本初的自己,敢笑,敢哭,赤膊吃饭,光脚下地。两个人一壶酒喝上半天,回家汗油油的仰身大睡,一觉到天明。但由于时间和环境的变迁,我不能长久适应这种生活了,变得矫情,变得羸弱,又想回到那座混凝土城市里。我想这也许就是现代人的两面吧,也是现代人在过渡时期的典型特征吧。
今天我休了班打算回一次家,现在天气酷热,全国有17省面临37度以上酷热考验,但我回家的愿望仍然很强烈,特别是现在,那种愿望好像原来就有,正如一根细细的丝,一头连在家里一头连在我的心上,只是现在把这根丝又拾起来,心被牵得更厉害了。
女儿去老家的时间更少,只知道远在农村里有她的爷爷和奶奶,不知道农村的真实生活,更不能体会作为农村孩子在农村里的趣味和历练。所以这次我决心带女儿一块去老家,让她体会一下真实的农村,印证一下他想像中的农村与真实的农村的什么不同。但女儿不想去,还想在家玩电脑,在家吃牛奶雪糕,但经不住我的连哄带吓,不得已跟我去了。
回家坐车需周转一站才到,我到站下车买了一些东西,就感觉天气异常闷热,好像人在一闷罐里,呼吸都困难,汗水止不住地往外流。女儿小衣裳早湿透了,直呼要吃雪糕,我给她买了雪糕坐上了回家的车。下了车,老父亲因为接到我的电话已在路口迎接我们了,父亲的车子还是那么结实,只是黑漆没有了,被父亲磨挲得锃亮,后轮有些跑偏,脚踏有些响。女儿坐在车后面直喊咯得屁股痛。到了家,太阳落山了,母亲已炒好了菜。我们洗了一把脸,开了风扇,刚才在车上的闷热好像去了很多,我们四口人边吃边聊,父亲与我开了瓶酒,这是我们爷俩的不成文的老规矩了,来家必喝,每次必喝一瓶,因酒情生,情因酒浓,对答的话语只是一种点缀,一味药引,牵连出的是亲,透露出的是情。母亲的耳朵背得厉害了,说话声音很大,唯恐我们听不清,女儿有时滑稽地捂着耳朵和她说话。这时我想起我小时与姥姥也是这样的说话,那时姥姥比我母亲的耳朵背得厉害,我就用双手圈成嗽形状走到她身边大声说话,有时还恶作剧地大吼,把姥姥耳朵震得直呼痒。那时不知岁月如此催人,老人已逝,当时的顽童成了顽童的父亲了,并重复着那些顽皮和可爱。
这时,响起了电话,是哥打来的,早听说我要回家,就开车来和我相聚。现在正全速往家赶,让我们等他。我知道哥也有几个月没有回家了,长年给领导开车,没有个“自由”身,半夜被叫醒是常事,这次是给领导请了假才得闲跑回来的。他到了家我给他新置一杯酒,斟满了,一饮而尽。我们说了说近况,感觉没有什么变化,我们都是小人物,过着平凡琐碎的生活,为了家为了孩子,为了老人为了工作,各自奔波而忙碌。
夜深了,哥没有喝多,走了。女儿嚷着要睡觉了,我到了屋子的里间,看到昏暗的灯光下有一张还是我小时睡的铁床,铺着老式的凉席,连个蚊帐也没有,更没有风扇,我说这没法睡呀,母亲说,我们睡习惯了,本该给你们买个风扇,但最近地里忙,把你们来住的事给忽略了,在客厅铺个地铺吧,点上蚊香。我照办了,女儿没有睡过这样的床感觉很新鲜,睡了会,感觉屋子里太热,把铺又搬到了外面,父亲和母亲坐在我们身边,母亲给女儿扇着扇子,我与父亲闲聊着,小时候我也常这样在外面打个地铺,兄弟姊妹几个铺了大通铺睡觉,互相划地界,谁越了线就会被人踢一边,打打闹闹好不开心。看得出天阴沉着,几乎没有什么风,这种热与出着月亮的热是不同的,当月亮出来的时候,星星也先后出现,人望着这景色,即使热得厉害也感觉心里敞亮,老年人说天上的星越多,明天就会晴得越好,天也会更热,事实证明是确实的,夜虽然深了,但因天热农家睡得都迟,隔墙邻居家还说着话,还有孩子不时的咳嗽声。树还是不动,而那些不知名的小虫却静不下来,互相比赛似的叫着。我想,如果在我城市的家里,我们一定睡在空调房间里,在这个时刻早已进入了梦乡,而我的父亲和母亲却还要这样边摇着扇子边打着瞌睡,时不时的还要抽下搭在肩上的毛巾擦一下身上刚出的汗。
夜里,当我感觉不睡不行的时候,我把女儿抱到屋子里,在屋子中间打了地铺,开了风扇,才昏沉沉睡去。
还是热,天刚蒙蒙亮,我起来了,扫了扫院子,母亲也起来了,父亲也起来了,过了一会,女儿也起来了。女儿身上起了许多红色的疙瘩,我知道,孩子皮肤嫩,被蚊子咬后发炎了。女儿直喊痒,越挠疙瘩越大,有的被挠破了,又哭着喊疼。我看女儿闹得厉害,吃过早饭我就走了。
本来,我想让女儿多与父亲和母亲亲近亲近,多感受一下农村生活,但由于她的不适应而作罢,也因我的爱护而作罢。现在我身处外面酷热而凉爽如春的房间里,感叹着我的父辈们对生活的执着和朴实,他们保持着我记忆中的农村生活,每次重温这些生活,颇感亲切而自然,在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城市里呆久了,到了农村就像回归了本初的自己,敢笑,敢哭,赤膊吃饭,光脚下地。两个人一壶酒喝上半天,回家汗油油的仰身大睡,一觉到天明。但由于时间和环境的变迁,我不能长久适应这种生活了,变得矫情,变得羸弱,又想回到那座混凝土城市里。我想这也许就是现代人的两面吧,也是现代人在过渡时期的典型特征吧。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