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南海到白宫:Web2.0时代的“网络政治”


 

胡总、温总触网推动中国“网络政治”
 
在胡总视察人民网一周年之际,网民们纷纷发贴表达纪念和庆祝之意,一些网站还专门推出专题。这一方面传达出广大民众对于胡总书记的独特感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网民们渴望能够进一步参与国家事务的集体期盼。
 
据了解,今天中国已有2.3亿网民,有BBS论坛130万个,规模全球第一。互联网已不仅仅是网络发烧友的娱乐工具,而成为社情民意的表达平台。
 
对于中国网民来说,这个时刻是难以忘怀的: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人民网视察,并与网民进行了20分钟在线交流。总书记表示:他也是网友!他会“抽时间尽量上网”,“认真地去阅读、去研究”网友发出的帖子,把互联网作为“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此次互动虽然时间不长,但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成为1994年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网民们“最幸福的时刻”,也是中国“网络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人们还记得,其实在2003年SARS期间,胡总就已经开始表达过对于网络民意的关注,那个时候的“网络政治”在中国已经形成热潮。但去年胡总的公开触网与网友们直接互动,表达中国的网络政治由Web1.0时代升级到Web2.0时代。
 
今年2月28日下午,在一年一度“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又将中国的“网络政治”推向新高潮。他用了两个多小时,在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民来了一次“零距离接触”。从上午10时两家网站发出访谈预告消息起至访谈结束, 网友提问帖子超过30万个,数万手机用户发来短信,数以亿计海内外网民纷纷登陆新华网发展论坛,就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向总理提问。整个过程就像一场在网络上进行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但提问者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在访谈中,温家宝总理一再强调,自己是“带着心来的,带着诚意来的”,他从内政到外交,从家事到国事,无所不谈,没有避实就虚的外交辞令,态度之诚恳、语言之朴实,让人难抑心中的感动。网民们一再提醒,希望总理“喝点水”,千万“别累倒了”。网络世界所呈现出的民众与温总之间的真情互动,让人们不能不联想起当年的周恩来总理,“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朴实真切的感情。
 
在总书记和总理走向网络与民众零距离接触的同时,各级政府和官员都纷纷公开触网,“网络政治”慢慢地形成一种潮流。一些地方大员开始运用互联网作为与民众互动管道。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他公开要求网友们灌水、拍砖,颇是令广大网友们感动了一把,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中共新生代高级官员的民主、开放精神和快人快语、敢于直面媒体的活泼鲜明个性。还有地方政府邀请网民组成调查团调查官方结论,亦是开创先例之举。网友们在汶川大地震之后表现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中传递出的民族情感和中国意志,均彰显了“网络政治”在当代中国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媒体仍然显得过度幼稚化、弱智化和缺乏监督力度的今天,网络作为民众意见的自由市场,在越来越多的社会事情当中开始障显“人民当家作主”的意志,从网民运用“人肉搜索”把腐败分子拉下马,到邓玉娇因为广大网民们的意志表达而获得免于刑事处罚的判决,我们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对于政治和司法的影响和介入。我相信,假设毛主席在天有灵,他老人家大概一定乐于看到这种面貌。
 
白宫的“网络政治秀”
作为一种潮流,“网络政治”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同样热闹。2009年3月26日上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27日凌晨),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与美国民众进行了一次“网络议政会议”,约9.3万人上网提交了10.4万个问题,360万多名网友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投票遴选。在80分钟的时间里,奥巴马以网络视频的方式回答网友和现场民众代表的提问。
虽然此前的小布什和克林顿两位前总统都有过与网民互动的情形,但奥巴马在白宫召开“网络议政会议”仍属于破天荒的举措,也让奥巴马创造了新的历史,成为美国建国以来首位通过网络直播回答民众提问的总统。
“这不是在谈我,而是在谈你们,”奥巴马如是说。他在开场白时就澄清“网络议政”并非“华盛顿的政治游戏”,而是以“美国人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奥巴马还表示,“网强议政会议”是兑现其竞选承诺向美国人民“开放白宫”的重要步骤。
在金融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奥巴马此举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大萧条时代,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通过著名的“炉边谈话”,让电波给处于经济寒冬中的美国人带去暖意。“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尔后为各国首脑效仿。同样面对严重经济困局的奥巴马也希望借助“网络议政”,帮助美国人在危机面前重拾信心。
分析人士指出,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炉边谈话”首次打破了美国总统不会与民众直接对话的旧观念,而奥巴马的“网络议政”的创新则在于鼓励民众相互之间进行互动,网民不仅能够自己提交问题,还能够看到别人的问题并给以打分”,这是一种“将人民团结在一起的方式”。
 
“网络议政会议”亦令奥巴马的“网络总统”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从去年参选总统时,奥巴马就一直在广泛利用Youtube、Facebook 等社交网站和iPhone手机发布平台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借助网络他赢得了大量网民和年轻选民的青睐,互联网和Web2.0成为他战胜希拉里和麦凯恩的有力武器。美国媒体盛赞他为传统的选举传播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有媒体干脆把他叫做“2.0版候选人”。
 
从竞选到入主白宫,奥巴马式的“网络政治”在彰显美式宪政民主的同时,总是带着浓厚的“个人政治秀”味道。
 
相比于美国总统奥巴马明星式的“个人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革的中国,“网络政治”承载更多的推动民主政治和促进社会民生的深沉与厚重。
 
“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如是说。正是在这样的基调下,互联网成为民意、民声、民智汇聚的平台,为中国传统政治赋予了新内涵。(本文原为供时事报告杂志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