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诱惑力就是对申请人基本条件的包装


  对于出国心切的申请人来说,那些非法留学中介公司最大的诱惑力就是对申请人基本条件的包装。在外国驻华使馆发放的申请表上,不同申请人各科项目的得分相差甚远。为帮助申请人达到分数线,一些中介会把申请人的情况向有利的方向靠,甚至花钱雇人代考,假结婚,寻找一些假学历证并设法使它合法化等。 伍小姐是一家公司的秘书,哲学专业毕业,这在留学考察中显然都是 “弱项”,但伍小姐办理留学手续却非常顺利。原来她去年找到了一家留学中介办理加拿大留学,在得知自己的“弱项”后她非常难过,不想该公司经理却笑眯眯告诉她可以帮她“做一做”。“你得换个学历,如果你同意,明天你送4500美元和三张免冠照片来,剩下的事你就别管了。”几周后,伍小姐惊奇地见到了自己的新“学历”: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职业是某电脑公司的程序员。伍小姐兴奋之余又惴惴不安,这些假材料一旦被发现,她的留学梦真的就是一枕黄粱了。

  还有些中介机构为了帮申请人办理出国护照做假材料,把境外情况介绍得天花乱坠,把代办出国留学的国家吹嘘得如何如何好,一旦将钱骗到手便逃之夭夭。汤雷的遭遇就是如此。1990年,汤雷无意中在某小报上得知这样一条消息:香港某公司在某国开设了制衣厂和酒楼,需要招收中国海外劳工,前去应招的中国劳工不仅可以挣大钱,该公司还可以帮助办手续边工作边读书云云。在单位境遇不佳的汤先生不由得动了心。试试看吧,他想。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凑足了上万港币,按照广告的地址来到这家公司的代办处,办齐了应招的手续。几个月之后,护照、签证都拿到手了,只不过签证是旅游签证。汤先生也没理会,因为对方告诉他:一到那边就会由当地的移民局给他补发新签证。1991年6月28日,汤先生终于踏上了某国的土地,意外的是,机场根本就没人接机,相反,他碰上了一大群和他的经历一模一样的中国人。他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在举目无亲的该国街头飘零了三个月之后,汤先生的家人接到了通知,设法帮他回了国。待汤先生和家人重新找到那家公司的代办处,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再一打听,这是家根本未注册的“皮包公司”。 骗术四:层层转包,非法挂靠.经国家正式批准登记的留学中介机构,要向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存入 50万元以上人民币的备用金,用于其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对于一些既不想缴纳备用金办理资格认定,但又想做留学中介的机构或个人来说,用10万元或更多的资金承包合法机构的一个部,向其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摇身一变就有了合法的招牌。而个别合法留学中介机构,将合法资质出卖给他人,以非法牟取高额经济利润。据了解,清理整顿前在京城就有这样的机构,其子公司已多达10余家,甚至层层转包,不仅有孙子、重孙辈的公司,有的竟四代同堂,并扬言要把某大厦办成留学超市。该机构仅承包一项,不但收回了上百万元人民币的备用金,而且还获取暴利。由于疏于对承包者的管理,承包者甚至为申请人提供假邀请函、假材料造成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