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过节是传统节日失宠的原因


面对洋节大行其道,传统节日越过越没有味道。许多忧国忧民者也在发出这样的感慨:洋节取代了传统节日,知圣诞不知春节了,过情人节不过七夕了。等等。原因呢?艾君认为,阴历的被抛弃后,在对待传统节日的问题上,再采用阴历过节已经不合时宜,采取阳历过节是复苏传统节日的有效策略,也是发展趋势。

 阴历过节是传统节日失宠的根本原因

用阴历过传统节日已经不合时宜

艾君/文

有人说,在“洋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浓的时候,中国传统节日的“节”味却越来越淡了,尤其是年轻人正渐渐成为“洋节”的“奴隶”。也有人说,人们对洋节的热衷并非简单的“崇洋”心理,这里面是商业运作的“魔力”。还有人说,政府以及舆论媒体没有更好地对传统节日进行广泛宣传、提倡,使很多人对传统节日谈化。

200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十位博士甚至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慎对西方节日,旨在“唤醒国人、抵御西方文化扩张”。

面对洋节大行其道,传统节日越过越没有味道。许多忧国忧民者也在发出这样的感慨:洋节取代了传统节日,知圣诞不知春节了,过情人节不过七夕了。等等。

实际上,这些年来我们的媒体对于传统节日的宣传每时每刻也没有间断过,对于传统节日的呼吁声经常见于报端,对于传统节日的“两会”提案每年都有,对于传统节日的弘扬和保护力度和措施政府和各级文化组织一直在进行,那么,为何传统节日始终热不起来,还易被遗忘和淡漠呢?

对于这些问题,这些年来笔者曾经多次与一些学者探讨过、交流过,艾君自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艾君认为,传统节日始终热不起来还很容易被遗忘和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节日的本身的因素外,也有过节人的喜好所决定的。

节日永远属于年轻人的,没有年轻人的崇尚和喜好就永远也不存在对事物热的本质。所以,我们在谈传统节日能否热起来,必须将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跟上时代的节拍,使其与更多的年轻人的生活和追求兴趣相吻合,也就是说,传统节日的过节形式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传统节日需要变革,在变革中去发展。

以艾君之见,变革传统节日最主要的是要变革的是传统节日的纪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采用公历纪年为中华民族与世界接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实现世界纪年的统一性立下了汗马功劳,毕竟占世界人口1/5的中华民族也采用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西方的纪年方法。但是,应该承认,也给我国传统节日的阴历纪年和过节带来了麻烦,可以说纪年的改变是对传统节日的重大打击

采用公历纪年在我国推行了近百年了,随着一些世纪老人的离去,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着公历,实际上阴历的概念已经早日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不要说年轻一代,就是60岁左右的人都基本不会阴阳历换算,更不去用阴历生活和工作了。以往50岁以上的人过生日还用阴历,可现如今50岁以下的人还有几个在过阴历生日呢?更不要说日常的工作和学习还有谁会用阴历呢?这些年,甚至一些日历卡、挂历都已经停止了标注阴历。我国传统的阴历已经成为了古董,进入了历史的仓库。

阴历的消亡,在对待传统节日的问题上,再采用阴历过节已经不合时宜,采取阳历过节是发展趋势。

人人都在说保护传统节日,都在喊要重视传统节日,都在埋怨洋节味道越来越浓家节味道越来越淡,可谁又去想过多少人会记住传统节日的时间呢?谁又谁会去天天搬着老黄历换算翻阅节日呢?连春节这么重要的节日都记不住过节的阳历时间更何况其他的民间节日呢?

所以,保护传统节日,激发年轻人的兴趣,第一步,也是最关键要做的就是把阴历计算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和中秋节之外其他的节日统统采用阳历过节。

我们有过成功的转换,元旦就是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过节,每年的阳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好记、好想、不需再去翻阅皇历再去转换阴阳历,年年那个时间过,你不想过都不行。便捷、易记这是让一个节日复苏和热起来的最基本的因素。

再看我们的近邻日本,二战后,日本的民俗节日,除了中秋节外,其它民间节日全改为阳历过节。就说端午节也是在阳历5月5日过。

所以,艾君认为,洋节的繁荣,传统节日的冷落,最主要原因是1911年我国纪年方法的改变所至。

不是埋怨现代年轻人在崇尚的西方节日吗?西方节日大多都以阳历纪年,这样与我国的工作、生活通用的阳历时间一致,很容易让年轻人记住和接受,我说过,节日永远属于年轻人的。

不是埋怨现代年轻人冷落传统节日吗?在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唯有元旦采取了世界通用的阳历纪年方法。其他还在延续着被锁起来的阴历的纪年方法计算,也就是说我国的传统节日以阳历纪年,每年节日时间是在变换中,一个每年难以有固定过节日期的节日如何在日前阳历纪年成为国人生活、工作、社会通用的纪年方法的今天,让年轻人去接受它呢

当今社会,包括传统文化研究者,有多少人还懂阴历的换算?有多少人还会记得阴历的过节时间?又有多少人明白阴阳历的关系?又有谁会用阴历去工作学习呢?一个在中国连自己的生日都用阳历来过的今天,一个连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阴历是那一天的国民的今天,如何去记住以阴历纪年的民俗节日呢?又如何让我国的民俗节日走入世界呢?

如其空喊拒绝洋节侵蚀,发扬中华传统,复兴传统节日,没有用。要抢救复苏中国传统节日就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除了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内涵,过去节日现代过法外,尽早改变节日的纪年,由阴历过节转变为阳历过节,才能增强传统节日的魅力和吸引力,保证我国的传统节日不至丧失。这也是艾君长期思考而萌发出对传统节日发扬和光大的策略,也算是艾君对复兴传统节日的建言献策吧!(艾君/文2009年2月22日于北京天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