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科”表义 三级跳


“小儿科”表义三级跳

医院吝啬卑微

 

对于年幼者的表述,口语用“小孩”“孩子”,书面语则用“儿童”“小儿”等。而“黄口小儿”“小儿之见”“儿童之见”等,多属带贬损的负面评价。近年来,“小儿科”一词,常表示“吝啬、小气”的意思,含嘲讽意味。

 

 “小儿科”原为医学用词,老版《辞源》解释为:“专治小儿疾病之医术。亦称儿科。又称幼科。按史记扁鹊传。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此今称小儿科所本也。”

 

 据台湾铭传大学王敏东女士考证:用“小儿科”形容人“出手不阔绰”或“小家子气”之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于台湾演艺界。《联合报》“副刊”(1956年4月13日)在介绍演员傅碧辉时,提到“康总同仁对于‘犹太式’的吝啬人物,有一个通称,叫做‘小儿科’。傅小姐在这一科也小有名位,平素她自奉颇检,但如有人请客,她倒愿意考虑奉陪。反过来,如有人想揩她一碗面吃,却不大容易……”。《中央日报》(1958年9月23日)“副刊”中则出现用“小儿科”形容百姓对主管部门抠门作风的批评(“你还不知道,他是有名的‘小儿科’。”),自此,台湾报章杂志就常以“小儿科”表示“出手寒碜”了。

 

近年来,大陆报刊也以“小儿科”表“小气”“吝啬”“舍不得花钱”等意思。如:“演艺大腕捐10万算不算‘小儿科’?”“跟日本农业相比,我们的农业产业化还是小儿科。”“堂堂饮食文化之大国,在小儿科的快餐业上栽了个大跟头”等。后来,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工作。例如:“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小儿科”,没什么学问,随便找个大学生就能胜任。“也喻指轻而易举的事情。如“这事儿,在别人看来,难于登天,但在他手里,小儿科,小菜一碟,手到擒来!”

 

目前,海峡两岸权威辞典都收录了表达“出手寒碜”意思的“小儿科”一词,如台湾教育部编《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小儿科”列出3个义项:
    ① 专以儿童为诊治对象的医学类别。
    ② 吝啬、小家子气。含有嘲讽的意味。如:他是个有名的小儿科,你要他请客,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③ 小意思。如:他家财万贯,捐钱做善事,还不是小儿科?

 

大陆《在线新华字典》“小儿科”列出2个义项:
    ① 医院中治疗儿童各种疾病的一科。
    ② 比喻被人瞧不起的行当或价值不大、不值得重视的事情。

 

《汉语大词典》“小儿科”也列出2个义项:
    ①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情。“冒富大叔已成了万元户,我财贸秘书吃点喝点还不是小儿科?”(潮清《单家桥的闲言碎语》);“有人说数学研究所的人搞起小儿科来了﹐再这么干﹐影响提职提薪。”(陈祖芬《朝圣者与富翁》)
    ② 本指儿科。现多喻指小家子气。“五块钱也报案?太‘小儿科’了。”(《人民日报》1985.11.15)

 

 自古以来,我国传统医学上即有“小儿科”的概念及用语,而现代西洋医学则将 Pediatrics (小儿科)视为独立专科。“小儿科”医疗对象是“小儿”,后用比喻法,产生“花钱寒酸”“小家子气”等意义,带讥讽意味。后又引申为“小意思”“微不足道”“小菜一碟”的意思。这个词在语用中,词义和使用范围逐渐扩大,完成了表意途径 从“医院”到“吝啬”到“卑微”的三级跳。

 

(参考文献:王敏东《多义语“小儿科”考》见香港《语文建设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