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初,国家文史馆成立不久,杨开慧的好友、柳直荀烈士的遗孀,时任长沙中学教师的李淑一托人找到毛主席,请他荐自己去国家文史馆工作。然而,此事却使毛主席十分为难,他于1954年3月2日就这件事,写信给秘书田家英说:“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业,长年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她是杨开慧的亲密朋友,给以帮助也说得过去。请函询杨开智转李淑一先生,请她表示意见。”
毛主席的这件往事,已过去50多年了。但是,重温往事仍感人至深。不难想象,当时身为党和国家领袖的毛泽东,竟有“数荐不纳”之事,若现在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毛主席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对于自己“数荐不纳”,不但无丝毫怪罪之意,并能给以充分理解,认为这是正常的。由此可见,毛主席虽然是党的领袖,但在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面前,他也是一个普通党员。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想象,开国之初,国家崭新的体制和党内外真挚、健康的民主生活,是多么的令人折服!
重温这件往事,可以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当时国家政治氛围的宽松与和谐。还可以深切体会到毛主席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高风亮节。李淑一作为烈士遗孀,理应得到妥善照顾,但毛主席却能从大局出发,严格遵守“文史馆资格颇严”的原则,将其作为私事来处理,与其再荐还会不被录取,还不如不荐,干脆从自己的稿费中拿钱予以资助。这件事,极其生动地体现出了毛主席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伟人风范。
重温这件往事,再联想到现实生活,一些为政者肆意践踏民主,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滥用职权,惟我独尊,在干部任免上和人事安排上大搞“一言堂”;有些官员违法乱纪,独断专行,到处安插亲信,大搞“顺我者上,逆我者下”,把他掌管的地方和单位变成他“自家”的天下;更有甚者,一些权高位重的党政要员,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卖官鬻爵、贪脏枉法,把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变成了个人谋取私利的资本。这些人与毛主席的博大胸怀相比,他们的思想境界是多么的龌龊!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渺小!
重温毛主席当年“数荐不纳”的故事,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我们浮想联翩,回味无穷。伟人的伟大,既有他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惊天壮举,也有他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师表的一件件闪光的小事。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从来就是体现在类似毛主席“数荐不纳”这样一些小事之中的。因此,衷心希望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从毛主席“数荐不纳”的故事中,悟出做人为政的道理,认真按照《党章》的要求,做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带头人,把党的先进性真正落实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由毛主席“数荐不纳”想到的
评论
3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