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保险欺诈有三件利器:理赔人员的火眼金睛,调查人员的明察秋毫,以及理赔数据系统的准确性和共享性。理赔人员的火眼金睛是理赔调查的导火索,理赔调查是突破个案的利矛,理赔数据系统则是行业反欺诈的基石和盾牌。没有理赔人员的火眼金睛,案件就不能提请调查,没有理赔调查就无法突破个案,而个案突破的基础很多时候需要强大的理赔数据库提供背景资料(在成熟的保险市场更是如此),反过来,理赔数据库也需要源源不断的个案来充实内容。
现阶段,中国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都经历了多年的磨砺,很多人练就了入木三分的火眼金睛。理赔部门对个案的理赔调查也有程度不等的重视,反欺诈工作因此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大家对共享理赔数据库在反欺诈方面的功效均心有凄凄,但由于各方面因素限制,仅有部分省市在近年内陆续创建了限于车险的理赔数据库,反欺诈的成效自然也极为有限。
面对车险全行业亏损的现状,面对日益严重的保险欺诈事实,大多数保险公司在私下里对共享理赔数据库持赞同态度的同时,对于理赔数据库到底能在反欺诈方面起到怎样的作用不一定所有的人都很清楚。欧美国家在共享理赔数据库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或许可以为我所用,在此加以介绍,供国内同行参考。
美国:
美国保险犯罪管理局NICB EyeQ ™. 美国保险犯罪管理局是一家由上千家保险公司赞助成立的非营利反保险欺诈机构。该机构自1995年成立以来最大的成就是创建了共享理赔数据库NICB EyeQ ™。 该数据库有多达四亿多条数据,供所有会员单位和司法机构使用。数据库界面友好,可以多字段查询,查询字段包括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社会安全号码、驾照号码、机动车牌照号码、主治医生信息、索赔人律师姓名等等。该数据库是会员单位有力的反欺诈帮手,每个月的查询记录多达25万次。
ClaimSearch®. ClaimSearch®是保险服务局(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开发的财产险理赔数据库,截至2007年1月份,该数据库的数据存量达到了5亿条,并且每年以超过4千8百万条的速度在增长,它是财产险行业评估索赔人索赔历史和发现理赔欺诈的首选资源。 绝大多数保险公司(占保费收入95%)处理案件的时候主动查询该数据库,每天的查询流量高达数万次。 该数据库自带的View Link Manager软件可以用来分析理赔数据,显示不同理赔案件的内在联系,并可将结果存储在用户的电脑里。
除NICB EyeQ ™和ClaimSearch®外,美国还有各种专业反欺诈数据库。
财产险损失数据库(PILR-property insurance loss register)。该数据库将消防部门的数据和保险公司的相关火灾数据对接,供查询。该数据库在反欺诈方面非常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火灾损失。
AutoTrackXP. AutoTrackXP 是由全球最大的信息提供商之一Choice Point开发的超大型反欺诈数据库。数据库存量高达40多亿条,是各行业,包括保险业进行风险控制和防范的有效工具。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可以看到,美国在理赔数据库建设方面已经非常系统,专业。很多保险公司也养成了处理理赔案件时主动查询共享理赔数据库的良好习惯。也正是这些种类繁多的数据库,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为保险公司的进一步调查奠定了坚实的数据资料基础。
英国
英国有三大反保险欺诈数据库,即MIAFTA(The Motor Insurers Anti-Fraud and Theft Register 汽车保险商贩欺诈和盗窃数据库),MID(The Motor Insurance Database汽车保险数据库)以及CUE(The Claims and Underwriting Exchange理赔和承保信息交流数据库)。
MIAFTA数据库始创于1987年,由英国保险协会(Association of British Insurers)负责日常运营,其信息由会员单位提供,内容包括汽车牌照、车辆识别码(VIN)、底盘号码、车主姓名和住址等。如果汽车被盗或全损, 保险公司就会将被盗或全损信息输入数据库。 如果该车辆的纪录已经存在,保险公司可以和该汽车此前的保险公司联系,以便得到更多的索赔历史信息。除保险公司外,司法部门,乃至汽车经销商都使用该系统。
MID初建于2001年, 由保险公司发起创建,日常运营由汽车保险商部(Motor Insurer’s Bureau)负责,信息包括车辆信息、保单持有人信息、 保单信息、保险人。 数据库能帮助警方迅速辨别未购买保险的驾驶人身份信息, 也可以用来查找欺诈信息。
1994年,CUE投入使用,其信息包括过去五年中的家财、汽车、人伤案件信息,目前数据库存量达4千多万条,数据库仅存储一般性信息,如索赔申请书,保险事故信息等,不包括保费等敏感性信息。
笔者在AIG英国公司工作时看到,AIG的理赔人员在遇到有欺诈嫌疑的索赔案时,经常查询三大数据库,且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自己也查询过这些数据库,并且从中得到了很多索赔历史信息,对于手头的欺诈嫌疑案件的处理很有帮助。
英国保险业通过数据库反欺诈的典型例子是反保险欺诈所(Insurance Fraud Bureau)的成立及其反欺诈工作的顺利开展。反欺诈所成立于2006年,其工作职责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对不同的索赔案进行分析,发现欺诈的证据,并将相关发现通报有关司法部门和保险公司。
笔者曾有幸随AIG英国公司反保险欺诈官,也是IFB常务委员会委员之一的Glen Marr 先生拜访了IFB的办公地。IFB的办公地坐落在伦敦市中心一栋普通的办公楼里。在办公楼的一楼大厅,甚至是IFB办公室的外面,没有任何IFB的标志,也就是说,IFB的办公地是不对外公开的。IFB约有十几个雇员,每个雇员对外发送电子邮件时均不使用自己的全名,其目的也是为了保密。IFB的总裁苏珊.琼斯女士及其同事向我介绍了IFB成立的背景、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工作原理。通过详细的介绍,我了解到IFB的日常工作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于三大数据库, MIAFTA, MID和CUE. IFB的职员通过运行分析软件,把看似没有关联的三大数据库中的相关案件通过一个或数个变量联系起来,分析的结果会通过形象的网络图显示出来。在介绍的过程中,IFB的职员向我展示了他们的工作成果-各种网络图。 通过网络图我看到,很多案件通过不同的因素连在了一起。比如,几个不同的案件都牵涉到同一名索赔人,不同的索赔人使用相同的银行账号或手机号码,不同案件的不同索赔人居住在一栋房子里或一条街区里。这表明网络图上的有些案件可能是保险欺诈案件,涉案人很有可能是一个有组织的犯罪团伙。苏珊告诉我,IFB在短短的一年内战绩彪炳:IFB共向成员公司提交了370份报告,涉案2069起; 在IFB提供相关报告和证据后,14家警局共进行了6次联合调查,逮捕涉案人员74名;挽回经济损失550万英镑。
自英国回来后不久,在和英国公司同事的通信中了解到,IFB最近协助警方侦破了又一个保险诈骗犯罪团伙。涉案人数达20多人,仅DHL一家公司的涉案金额就高达80多万英镑(比DHL公司在英国一年的营业利润还要高)。该案件的侦破,部分是依靠IFB工作人员运行数据库进行分析的结果。
上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和英国反保险欺诈的相关数据库,其他成熟的保险市场,如澳大利亚和多数西欧国家也都拥有中央集成理赔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在反保险欺诈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保险业在国内的进一步发展,保险欺诈在国内也日益猖獗。在明确意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后,很多省市的保险公司也通过保险行业协会成立了车辆信息共享数据库。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12个省市建立了共享数据库,分别是:北京、天津、大连、山东、广东、浙江、山西、江苏、四川、重庆、辽宁、湖南、海南。这些共享数据库有的已经运行了几年,如北京,上海的共享数据库,有些则刚刚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