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友刚:高中政治常识历次考试必备(2009年修订版)


                                                  专题一:国家制度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注:人民通过人民代表间接管理、行使国家权力。)

2.我国的国家职能

对内职能

l    经济职能: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进行经济监督、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l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保、社会保障体制、维护公共财物、兴建公共设施、维护社会稳定等。

l    政治职能: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职能。包括统治、民主和健全法制等方面。

l    文化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政治方向,而且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包括科教文体艺等方面。

对外职能:

l       保卫职能

l       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职能

l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职能

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l   民主集中制原则

(仅用于人大与人民、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中央与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中)

l   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l   依法治国原则

立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行政机关做到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加强法律监督;加强法制宣传

4.明确以下的机构及社会团体的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

政府------行政机关

法院-----法律审判机关

检察院---法律监督机关

注:以上属于国家机构,只有全国的才是最高的。

中国共产党中国执政党

人民政协中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二者不属于国家机构

5.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l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言论出版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监督权

民主政治权利: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和知情权

l   我国公民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l   正确处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几种重要观点:

2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2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利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各级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和国家军事机关

7.台湾问题

2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

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

题。

2   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时提出来的

2   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       一国两制的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2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坚持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继续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专题二:政党制度

8.中国共产党

n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n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n   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三个有利于)

n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n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n       党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n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n       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n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9.我国政党制度中共领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u 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的准则。

u 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重点)

(1)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相互监督的关系,组织上相互独立,

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2) 中共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二者是亲密友党,

不是轮流执政、执政党与在野党关系

u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职能。

u     政协的主要职能: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治协商

u     优越性: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专题三:民族宗教政策

10.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n  民族平等: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政治权利、社会地位②发展经济、文化③使用和发展语言文字

方面的权利

n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

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n   各民族共同繁荣

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1)首先要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等方面加大支持;

2)西部民族地区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优势;

3)发达地区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援,先富帮后富,促进共同富裕。

12.我国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区、州、县的人大和政府),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实质),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13.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本质上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起消极作用。

u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u  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u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广大信教群

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积极力量。

u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符合宗教自身规律;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专题四:国际关系

14.国际关系主要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u  国家利益包括国家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安全利益等

u  共同的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是国家摩擦和冲突的根源。

15.主权国家构成要素:政权主权人口领土

政权是国家的核心,主权是国家的灵魂。

l   主权国家国际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l   主权国家国际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

16.国际组织分为政治性、专业性,地区性、国际性的,政府间、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APEC:地区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上海组织:地区性、政治性政府间国际组织

     :地区性政府间经济、安全一体化组织

  石油输出国组织:地区性专业性国际组织

   :地区性政府间经济、安全一体化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性、政府间、专业性国际组织

17.联合国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宗旨:维护国家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国家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干涉国家内政。

l   联合国大会是审议机构,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

l   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l       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联合国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世界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与联合国: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18.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历史潮流

l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l   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l   解决国际新秩序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新秩序

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

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

19.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含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

20.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n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的制定

n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每年高考题都考查)

我国外交政策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坚持我国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坚持对内外事务的独立自主;不结盟;处理国际事务根据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尊重别国人民自主选择符合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首要目标)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