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重生


拥抱重生

                    ——写给“5•12”汶川地震一周年

 

 

《新地产•广西》5月刊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公益广告

 

《新地产•广西》5月刊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公益广告2

   

 

    今天下午收到朋友的电话,他们已经到了北川,并通过种种途径进入了将来会成为地震遗址的北川老县城。

 

    走近废墟之前,他们特意买了许多菊花......

 

祭奠遇难者

 

    还有几个小时,便是2009年的5月12号——“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就在几天前,我和几个地产商朋友自发组织了数万元的高考复习材料,并邀请了一些主修心理学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了一个爱心车队,驾车赶往北川。我们希望能够在灾难发生一周年的时候,再为这里的人们做点什么(因为还要加班处理种种公事,很遗憾没有随车队同行)。

 

    电话里,朋友们告诉我:炎热的夏季对于高三的学生们来说,更是迎来了决定命运“高考”到来的时候。背负着失去亲人的痛楚、重建家园的重担,这些孩子们的表情与举动反而没有他们那个年龄应有的稚气与脆弱,安静的复习、沉着地备考,是在板房教室里唯一的景象。

 

    一位朋友还跟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和其他队员在向校方移交捐献教材及学习用品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女孩子——她的父母在地震中均已遇难,唯一幸存的亲人是身体多病的奶奶,而且奶奶也在地震中失去了一条腿。女孩儿一边要复习功课备战高考,一边要照顾还在康复之中的奶奶。而就是这么一个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她们还收养了一名在震后失去亲人的盲童。女孩儿告诉我们,她希望在把小弟弟送到相关政府部门或慈善机构前,能够给这个眼睛看不见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一份并不是很富裕、但很真挚的关怀,让小弟弟眼前是一片湛蓝的天空......故事讲完后,在场的每个人都沉默了。

 

    此时,我想起几年前为纪念唐山大地震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叫做《血凝花》,它讲述的是30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一位母亲用身体保存了一件完好的白色连衣裙,那是女儿第二天上台表演要穿的演出服。当人们发现那位母亲的遗体的时候,洁白的裙子染上了母亲的鲜血,凝结成了一朵非常美丽的花......

 

    相比每场灾难中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事情,这两个小小的插曲似乎太过于平常。而恰恰是汶川地震之后女孩儿描述故事时候的平静与质朴、唐山地震之中那位母亲感人心肺的大爱,让人们感觉到了一种坚韧、一种坚持,还有一种希望!几位朋友在平时一直以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可在听女孩讲故事的那一刻,他们哭了......

 

    在一个个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点,几乎每个人都有亲人被埋没在废墟里,几乎每个房间都会摆着祭奠的照片和蜡烛。可就像那个高三的女孩儿一样,每个人的脸上看不到过多的哀思与消极,而是一种平淡、一种乐观、一种对新生活的憧憬与努力。

 

震后的灾区儿童向国旗敬礼

 

灾区孩子们的笑脸

 

抱着震后出生的婴儿,也抱着未来的希望

 

20对震后重组合的新人

 

“谢”字老太的新房

2008年5月16日,绵竹市遵道镇高安村80岁的孤老刘惠珍手中捧着一个大大的“谢”字,感谢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一年后,老人已经在各方帮助下住进新房。

 

震后第一批东风日产轿车证明了灾区经济正在重新崛起

 

震后重建新景

 

震后新农村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逝去的生命、轰然倒塌的房屋,已经渐渐消逝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但对于北川的关注,对于灾区的关注,似乎并没有停止——夏天来了,灾区的人们有没有电风扇;冬天来了,灾区的人们有没有过冬的棉衣......与此同时,经历过那种浩劫的人们在废墟和亲人的骸骨上重新站了起来。我们不断地从电视影像、报纸网络上看到新的楼房、新的校舍从残檐断臂中涅槃重生的新景象,我们不断地听到第一辆汽车、第一台机组从灾区再次走向市场,赢得各方好评......于是,我们更坚信,这些团结、坚强而乐观的人们能够为自己的未来重铸新的天空!

 

    其实,不论是大的灾情,还是小的挫折,当我们在面对的时候,都需要坚强地面对,这才是从我们骨髓里所迸发出来的力量......

 

 

(公益广告设计/肖策桦    图片来源/百度)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