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工业生态化现状评价


 

 
一、宁夏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9%,并且波动幅度较大,第一产业已经下降到10%以下,但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处于产业结构演进的关键阶段。工业化水平尚不稳定,根据初步统计结果,2008年全区工业增加值48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2%
4-2 宁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现状(2007
 
企业数
工业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资产合计
 所有者权益权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利润总额
745
10707114
3724776
15469277
5661673
96361
497888
轻工业
222
1751178
574078
2162147
835349
16819
89401
重工业
523
8955936
3150698
13307130
4826325
79542
408488
大型企业
14
4213436
1546822
6883296
2736185
51858
135681
中型企业
116
3812571
1332551
5404877
2003831
28908
311225
小型企业
615
2681107
845403
3181103
921657
15596
50983
 
根据《宁夏统计年鉴2008》的有关数据,截止2007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5家,   其中重工业企业523家,占70%;大型企业仅14家,仅占0.19%。当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资产合计15469277万元,其中所有者权益权5661673万元,占36.6%;实现工业总产值10707114万元,工业增加值3724776万元,利润总额497888万元。从总体上分析,宁夏工业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整体工业化水平较低。2008年,全区工业化水平达到44.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略低一些,明显低于中东部地区。
第二,工业经济实力总体较弱。2007年,全区工业企业745家,占全国总数的0.02%;工业企业总资产1547亿元,占全国总数的0.12%
第三,宁夏工业资产贡献率较低。以2007年为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45家,资产总计1546.93,实现工业增加值372.4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41.14亿元,主营业务成本886.67亿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9.64亿元,利润总额49.79亿元。
第四,宁夏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与全国总体水平相比,宁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状况呈现出“一高四低”的现状:资产负债率高达63.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485.58个百分点;资产贡献率为8.63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09 %5.54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年周转次数1.91次,低于全国平均(2.63次)0.72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4.8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 %2个百分点;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5.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3%2.38个百分点。
第五,宁夏工业消耗严重偏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8.12吨标准煤/万元,为全国最高,是山西(全国第二)的1.5倍、内蒙古(全国第三)的1.7倍、山西的3.6倍,北京的6.8倍!
二、宁夏推动工业生态化的主要做法
宁夏推动工业生态化的主要做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积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五个市,明确了目标责任考核、奖励办法,对年度节能目标考核前10名的重点用能企业,给予50100万元的奖励;对按期完成年度污染减排任务并通过考核的企业,根据核定的减排量,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2007年,全区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52%,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4%COD排放总量削减2.07%SO2排放总量削减了3.44%,实现多年来的首次“双降”。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推动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有:一是严格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行总量控制;三是淘汰落后产能;五是对擅自停运或闲置环保设施的予以高限处罚;六是开展能源审计,排污企业按照核定的总量持证排污;七是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八是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二)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从城市、企业、园区三个层面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在城市层面,从2006年开始,把石嘴山市确定为自治区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今年4月,又把平罗县、中宁县确定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主要的试点内容是淘汰落后产能,加强企业间的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要求试点城市在综合能耗、废物处理等方面走在全区的前列,并规定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在园区层面,2006年把银川望远工业园区列入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最近又把石嘴山工业园区、中卫美利纸业工业园区列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要求试点园区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重复利用率达到70%。在企业层面,2006年确定宁夏赛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宁夏昌鑫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宁夏金昱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宁夏沙湖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宁夏万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宁夏贺兰山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西洗煤厂、宁夏中卫市万国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宁夏固原试验区金泉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企业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最近又把中电投青铜峡铝业集团等23家企业列为自治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并明确要求试点企业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各项指标要明显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有关技术要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
三、宁夏工业生态化初步进展

“十一五”以来,宁夏在推进工业生态化方面进行了诸多努力。《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0年,基本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河滨工业园区列入循环经济示范区,并在化工、造纸行业确定了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同时,对工业节能、节水和污染治理做出了相应规划部署。2006年,自治区党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其中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有关部门和市县政府认真做好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以电力、石化、冶金、建材、造纸、发酵等行业为重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认真组织实施石嘴山市、永宁望远工业园、宁夏金昱元化工集团等11个试点城市和园区以及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全面落实节能降耗任务,狠抓“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所列宁夏 19户企业和耗标煤5万吨以上的60户企业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落实;不断加强对企业能源原材料消耗、废弃物排放的监督检查,把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指标纳入企业考核内容,进行定期考核。特别是在推进工业生态化方面的亮点工作概况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积极推动资源枯竭城市石嘴山市的经济转型,调整工业结构,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积极争取中央支持,着手治理采煤塌陷区,并完成了塌陷区居民搬迁工程。二是积极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规划建设,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规划和部署电源点、煤化工园区以及废渣废气利用企业,基本形成了生态工业园区的框架。三是加速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建设步伐,一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避免高污染企业进入,二区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充分考虑了未来企业间资源互补互用的可能性,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灵武市羊绒工业园区按照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设计,集中布局了羊绒梳理加工、羊绒衫生产等相关企业,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四是积极推动其它工业园区和企业的生态化进程。比如,中卫市的美利纸业初步走出了一条林纸一体化的生态化发展路子,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吴忠市的金昱元化工集团按照循环经济要求组织生产,初步建成了企业内部生态工业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中冶美利纸业为例,该公司遵循源头削减、全过程控制的原则,投入巨资规划实施工业化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在工业生态化方面迈出了可喜一步,被中华环保联合会与中国企业报社评为“2008中国节能减排领军企业”。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投建了两套日处理能力为 150 吨的碱回收环保节能设施,每年回收流失碱 20000 吨。 二是投资 1000 万元配套建设了日处理能力为 3 万方的两套白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系统,白水重复利用率达 90% 以上。三是控制工艺用水,对工艺用水实行分级、分质使用,实现了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清水的六级重复使用。 四是投资 3000 万元建设投产了两套碱回收炉电除尘系统和三套电站锅炉电除尘系统;供热锅炉和热电站每年有46000 吨粉煤灰被水泥厂综合利用。五是投资 9600 万元建设投产了日处理能力 50000方的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和灌溉工程,为10 万亩造纸速生林灌溉。六是每年回收浆 6000 吨用于板纸再生产。七是废水处理压滤污泥用于新开发速生林基地沙质土壤改造。八是达标废水混配黄河水灌溉新开发的 10 万亩造纸速生林,实现了污水的封闭治理资源的循环使用。